qí
棋
mò yà shū shēn kǔ gōng chéng zài yī háo |
莫讶书绅苦 功成在一毫 |
zì cóng méng guǎn lù biàn jué yòng xīn láo |
自从蒙管录 便觉用心劳 |
shǒu diǎn shí nán qì shēn xián jià yì gāo |
手点时难弃 身闲架亦高 |
hé fáng chéng wǔ sè yǒng yuàn zhù fēng sāo |
何妨成五色 永愿助风骚 |
《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贯休,标题是《棋》。我们分段解析其意思:
1.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这句话意在强调下棋虽然可能看似辛苦("书绅苦",这里"书绅"是一种比喻,可能指下棋的苦劳),但最终的成功可能只取决于细微之处("功成在一毫")。这里暗示着下棋技艺的高超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2.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
这句诗表达了从被"管录"(可能是指指导或受到指导)之后,作者开始更加用心地投入到下棋之中,感受到其中的劳苦和深奥。"管录"可以理解为得到大师的指点或开始正式学习和实践,对棋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3.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这里描绘了下棋时的专注与投入。"手点时难弃"意味着在棋局进行时,每一步棋都很重要,很难轻易放弃任何一个选择;"身闲架亦高"则可能是指虽然身体放松(身闲),但棋盘上的布局(架)却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策略,强调了内心专注与技艺的高度。
4.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何妨成五色"中的"五色"在这里可能指棋局中不同颜色的棋子,暗示棋局丰富多彩,策略多样;"永愿助风骚"则表达了诗人对棋艺的热爱和对棋局中艺术元素的追求。"风骚"一词源于古代文学,此处可能暗含对棋局中蕴含的美感和艺术性的向往。
综上所述,贯休的这首《棋》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下棋的精妙之处,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对技艺的深刻追求和对棋局中艺术美的欣赏。
《棋》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棋》诗通过描绘棋局中的细节与情感,展现了对下棋艺术的深厚情感与哲学思考。此诗不仅探讨了技艺的磨炼过程,还隐含了追求卓越、坚守自我、超越平凡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内涵。
首句“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暗示了下棋过程中精微之处的重要性,比喻即使是最细微的决策也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强调了技艺的精进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与专注。这里的“书绅”可能暗指棋子,而“一毫”则是对微小细节的强调,提示读者在下棋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因为它们可能决定最终的胜利。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则直接点出了下棋对于身心的挑战,意味着一旦涉足棋艺的深邃世界,便需全身心投入,这是一种体力与智力的双重考验。
接下来的“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进一步阐述了下棋的策略与布局的重要性。手点时的决策犹如战略的抉择,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因为它们可能成为后续胜利的基石。同时,这里的“身闲架亦高”可能寓意即使在闲暇之时,心中的棋局也不曾消散,时刻保持着对棋艺的追求和思考。
最后两句“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表达了作者对于棋艺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这里“五色”可以理解为棋盘上五彩斑斓的布局,象征着棋艺之美,而“风骚”则借用了古代文学中的美好意象,表达了对棋艺能够丰富文化、增进社会精神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贯休的《棋》诗不仅展现了对棋艺本身的热爱与敬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技艺追求、个人成长、心灵修养以及文化传承等主题,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