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dào shì guī tiān tāi

送道士归天台

作者:贯休 
hán shí jiāng wú zú     xiāng suí guò shí xī
寒食将吾族   相随过石溪
zhǒng huā zhān jiǔ luò     lín niǎo xué rén tí
冢花沾酒落   林鸟学人啼
bái shuǐ chuān wú jí     xīn xiá chū wù dī
白水穿芜疾   新霞出雾低
bù kān huí shǒu wàng     jiā zài chì sōng xī
不堪回首望   家在赤松西

《送道士归天台》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道士归天台》是贯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清明节相近,人们会纪念先人,以食物祭奠。此处的“吾族”指的是诗人的族人,或者是和诗人有某种关联的群体。他们一同在寒食节期间穿过了一条石溪,可能是一次祭祀之旅或是追寻某种精神指引的旅程。

2.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这句描绘了他们所经过的墓地景象,墓地旁的花儿沾着酒水轻轻落下,仿佛在哭泣。同时,林间的鸟儿似乎也学会了人类的啼叫,叫声哀伤。这样的描绘渲染了一种悲伤、怀念的氛围。

3.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诗人在描述归途的景色,他们穿过的是清澈快速流动的溪水(白水),穿行在茂密的草丛之中,速度快得似乎溪水都在加速。接着,一抹新霞从低垂的雾中出现,预示着旅途即将接近终点,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温暖。

4.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在这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无法回头再看,因为家在前方,西边的赤松林中。这不仅是对旅途即将结束的感慨,也寓意着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对新生活的开始充满了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送别时的悲伤与离别后的希望,表达了对道士归天台(可能指的是道士返回道观或精神的归宿地)的尊敬与祝福。

《送道士归天台》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送道士归天台》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对道士回归天台的祝福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哀愁与对故乡的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的氛围营造**:“寒食将吾族, 相随过石溪。”开篇点出时节,寒食节,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隐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同时也预示着与道友之间的离别。石溪作为地点的描绘,带有一种古朴而清幽的意象,预示着旅程的起点。

2. **途中的景象描绘**:“冢花沾酒落, 林鸟学人啼。”这一联通过“冢花”与“林鸟”的细节,巧妙地营造了送别途中的凄美与哀愁。花落酒湿,既有对逝去的哀悼,也寄托了离别的情感。林中鸟儿仿佛学人啼鸣,更增添了一分不舍与感伤。

3. **途中风景的渲染**:“白水穿芜疾, 新霞出雾低。”这两句通过对“白水”与“新霞”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水流穿草而过,显得生机勃勃;而霞光从雾中低垂而出,既象征着希望,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这样的景致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道士此行充满期待的表达。

4. **结尾的情感升华**:“不堪回首望, 家在赤松西。”结尾句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对未来回归故乡的期盼。一个“不堪”道出了离别的酸楚,而“家在赤松西”则隐隐透露出对归家的渴望,与开头的“寒食将吾族”形成呼应,增加了诗作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综上所述,贯休的《送道士归天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离别途中的景象,以及对自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归家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