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sāi xià qū qī shǒu
古塞下曲七首
chán yú fēng huǒ dòng dōu hù qù tiān yá |
单于烽火动 都护去天涯 |
bié cì huáng jīn jiǎ qīn lín bái yù chú |
别赐黄金甲 亲临白玉除 |
sāi yuán xū jìng mì shī lǚ shěn ān wēi |
塞垣须静谧 师旅审安危 |
dìng yuǎn tiáo zhī chǒng rú jīn shèng gǔ shí |
定远条支宠 如今胜古时 |
fāng jiàn jiāng jūn guì fēn míng duì miǎn liú |
方见将军贵 分明对冕旒 |
shèng ēn rú yuǎn bèi kuáng lǔ bù nán shōu |
圣恩如远被 狂虏不难收 |
chén jié wéi qī sǐ gōng xūn gǎn wàng hóu |
臣节唯期死 功勋敢望侯 |
zhōng cí xiū lǐ dì cóng cǐ chū huáng zhōu |
终辞修里第 从此出皇州 |
bǎi wàn jīng bīng dòng cēn cī biàn dù liáo |
百万精兵动 参差便渡辽 |
rú hé hǎo bái rì yì zhào cǐ tiān jiāo |
如何好白日 亦照此天骄 |
yuǎn shù shēn yí zéi jīng péng jiǒng shì diāo |
远树深疑贼 惊蓬迥似雕 |
kǎi gē hé rì chàng qì lù gòng tiān yáo |
凯歌何日唱 碛路共天遥 |
《古塞下曲七首》古诗词释义:
贯休的《古塞下曲七首》是一组反映边塞军事场景的七言绝句,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边疆防御和战争的严峻局势,以及士兵们面对挑战时的英勇和忠诚。以下是每首诗的逐段解释:
### 第一首
**单于烽火动,都护去天涯。**
- **单于烽火动**:单于,古代对匈奴首领的称呼;烽火动,烽火点燃,用以传递军事警报。这句话描绘了边境上烽火急促升起,预示着战争即将爆发。
- **都护去天涯**:都护,边疆军事长官;天涯,极远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都护离开家乡,远赴边疆,准备抵御外敌的英勇形象。
### 第二首
**别赐黄金甲,亲临白玉除。**
- **别赐黄金甲**:黄金甲,象征荣誉和身份的盔甲。这句话意味着都护被特别赐予黄金甲,以表彰其功绩和地位。
- **亲临白玉除**:白玉除,可能是宫殿的台阶,喻指皇帝的亲临指导。这句话表示都护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指挥战争,准备充分。
### 第三首
**塞垣须静谧,师旅审安危。**
- **塞垣须静谧**:塞垣,边防的城墙或堡垒;静谧,平静。这句话强调边疆地区需要保持稳定和平静,以利于防御。
- **师旅审安危**:师旅,军队;审,审慎。这句话说明军队需要仔细评估形势,确保边境的安全。
### 第四首
**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
- **定远条支宠**:定远,边疆远地;条支,古国名,在今叙利亚北部。这句话可能意在赞美当今边疆的勇敢将士,他们的勇武堪比古代英雄。
- **如今胜古时**:胜,超越。这句话表达了对当前边防实力和将士精神的自豪和赞美,认为超越了古代。
### 第五首
**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
- **方见将军贵**:方,正在;贵,尊贵。这句话表示正在显现将军的尊贵地位和重要性。
- **分明对冕旒**:冕旒,古代帝王所戴礼冠上的垂饰。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将军受到帝王直接审视的情景,强调其地位的显著。
### 第六首
**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
- **圣恩如远被**:圣恩,帝王的恩典;被,覆盖。这句话表示帝王的恩典如同覆盖远地,表达了对帝王的绝对忠诚和信任。
- **狂虏不难收**:狂虏,指侵略者、叛乱者。这句话表达了在帝王的恩典和国力下,征服敌人并不困难的决心。
### 第七首
**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
- **臣节唯期死**:臣节,作为臣子的忠贞;期死,期待牺牲。这句话强调了作为臣子的忠诚,准备为了国家牺牲生命。
- **功勋敢望侯**:功勋,功绩;侯,侯爵,古代贵族封号。这句话表达了在履行忠诚和牺牲后,只求国家的安定,对个人功名并不渴望。
### 第八首
**终辞修里第,从此出皇州。**
- **终辞修里第**:修里第,修缮家园;辞,离开。这句话表示最终告别了熟悉的家乡,准备前往远方的皇城。
- **从此出皇州**:皇州,皇城,帝王居住之地。这句话表达了离开家乡,走向更远的边疆和战场的决心。
### 第九首
**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辽。**
- **百万精兵动**:百万精兵,庞大的军队;动,出发。这句话描绘了大规模军队的出动,准备远征。
- **参差便渡辽**:参差,不整齐;渡辽,渡过辽河,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军队迅速渡过辽河,向远方进发的场景。
### 第十首
**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 **如何好白日**:白日,白天。这句话可能是感叹在白天的光明中,也看到了敌人的威势或挑战。
- **亦照此天骄**:天骄,对敌方或北方民族的尊称。这句话表达了即便是在明亮的白天,也感受到了敌人的强大与威胁。
### 第十一首
**远树深疑贼,惊蓬迥似雕。**
- **远树深疑贼**:远树,远处的树木;疑贼,怀疑有敌人潜伏。这句话描绘了远处树木中可能隐藏的敌人,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惊蓬迥似雕**:惊蓬,形容风吹动的蓬草,这里是比喻战场上的士兵如同迅速移动的雕鸟,生动地展现了士兵们的机动性和战斗状态。
### 第十二首
**凯歌何日唱,碛路共天遥。**
- **凯歌何日唱**:凯歌,胜利的颂歌;何日唱,何时能唱。这句话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唱起凯歌。
- **碛路共天遥**:碛路,沙漠中的路;共天遥,遥望天空。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在辽阔的沙漠中,人们遥望天空,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贯休的《古塞下曲七首》通过描绘边疆军事活动、士兵的忠诚与英勇、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深深渴望,展现了中国古代边防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塞下曲七首》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古塞下曲七首》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战争和民族情感,通过七首诗的串联,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彰显了古代军事将领的英勇、忠诚以及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以下是对这首组诗的赏析:
1. **战争与忠诚**:诗中的“单于烽火动,都护去天涯”开篇即展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氛围,体现了军队对于保卫国家的忠诚。这种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国家的保护,也体现在对皇帝的尊重和服从上,“分明对冕旒”。
2. **战略与决策**:“塞垣须静谧,师旅审安危”强调了战略上的审慎与稳定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军事行动的规划,也是对国家全局的考量。在战争中,稳定与审慎是赢得战争的关键,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战略智慧。
3. **功勋与荣誉**:“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功勋的看重。同时,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荣宠,强调了国家对英雄的重视和尊重,以及功勋对于个人地位的影响。
4. **国家与民族**:“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敌人的坚定信念。这是一种超越个人荣辱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古代民族对于国家统一和尊严的追求。
5. **离别与归途**:“终辞修里第,从此出皇州,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辽”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丽场面,同时预示了战争的结束和将士们的归乡。这种离别与回归,既是战斗的结束,也是心灵的归宿,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6. **战争与冲突的复杂性**:“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远树深疑贼,惊蓬迥似雕”通过对战争中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白日的光辉照耀着“天骄”(对敌人的尊称),远处的树木和飘飞的蓬草,既象征着战斗的痕迹,也暗示了对和平的期盼。
7. **未来与期待**:“凯歌何日唱,碛路共天遥”表达了对胜利的期待和未来的美好憧憬。凯歌未唱,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胜利的歌声将在不远的未来响起,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到来。
综上所述,贯休的《古塞下曲七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壮烈与民族精神的崇高,不仅赞扬了英勇的将士,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