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ǔ yǔ zhōng zuò

苦雨中作

作者:贯休 
lí luàn shēng yá jǐn     yī liú shì jiàn jī
离乱生涯尽   依刘是见机
cóng lái yín tài kǔ     bù dé lì hái xī
从来吟太苦   不得力还稀
lù rù mǐn shān shú     jiāng fú zhàng yǔ féi
路入闽山熟   江浮瘴雨肥
hé xū zhé yáng liǔ     xiāng sòng yǐ yī yī
何须折杨柳   相送已依依

《苦雨中作》古诗词释义:

《苦雨中作》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苦雨中的感受和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状态和未来的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经历过战乱,终于生活安定下来,依附于他人(刘),这是对艰难时期后找到稳定生活的感慨。
-"离乱"指的是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生涯尽"意味着战争结束后,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
-"依刘"可能指的是依附或跟随某人,这里可能是指在动荡时期后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稳定环境。

2.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从来吟太苦"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许多苦难之后,即使想通过吟诗来表达情感,但力量却显得不足或稀少。
-"不得力还稀"意味着即便努力去表达,但效果并不明显,力量和效果都显得薄弱。这里表达了创作的难度和自我反思。

3.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路入闽山熟"描述了行走的路途,进入福建山区的景象,暗示着诗人的行踪。
-"江浮瘴雨肥"可能指在行进途中,江面因为受到瘴气和雨水的影响而显得异常丰满或湿润,这里可能隐喻了环境的艰难和挑战。

4.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何须折杨柳"用了一个典故,意指送别时不必去折柳枝(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俗),因为彼此的情意已经很深厚。
-"相送已依依"表达了即便在分别时,彼此之间的情感依恋依旧,不需用行动(如折柳)来强调。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战争、动荡之后,对生活状态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情感的深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苦雨中作》古诗词赏析:

《苦雨中作》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贯休在诗歌中展示了在苦雨天气中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一种淡然处世、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句“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首先点明了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了离乱之后,选择依附于他人,以此作为避世之计。这两句暗含了诗人对乱世的逃离与在新环境中的适应。

2.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是诗人对自身创作状态的描述。他感慨自己的吟诗过于深刻、痛苦,但这样的创作成果却很少,暗示了诗人在艰难时期的艺术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3.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宁静与生机。闽山的成熟之景和江中漂浮的雨水,虽在“苦雨中”,但仍有生机,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的艰难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

4.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之美的向往。杨柳是古人送别时常见的意象,但诗人认为,即便在离别时不需要特意折柳相送,彼此之间的情感已经如同依依不舍的场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不舍。

综上所述,贯休的《苦雨中作》不仅展示了他在苦雨环境下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友情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的哲学态度。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