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lì bù liú xiàng gōng chú dōng chuān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

作者:贯休 
mào gǔ shì cāng hè     xīn qīng rú dǐng hú
貌古似苍鹤   心清如鼎湖
réng wén dé xīn yì     biàn yù zhù yīn fú
仍闻得新义   便欲注阴符
diǎn huà jīn cháng yǒu     xián xíng yǐng jiàn wú
点化金常有   闲行影渐无
yǎo xī zhōng biàn shì     yīng bù shí chāng pú
杳兮中便是   应不食菖蒲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古诗词释义: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是贯休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蕴含了对刘相公高尚品行与远大理想的赞美和送行的深情。下面我们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貌古似苍鹤,心清如鼎湖**:这两句形容刘相公的外貌和内心。用“苍鹤”比喻其外表古朴高雅,犹如鹤般独立于尘世,象征着刘相公的沉稳与脱俗。而“心清如鼎湖”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纯净如清澈的鼎湖水,寓示着其精神世界的清纯与高洁。

2. **仍闻得新义,便欲注阴符**:这句描述了刘相公对新思想的渴望和对学术的热忱。在古代,“阴符”往往指的是道家经典,或在特定时代内具有隐秘意义的文献。这里用“注阴符”比喻刘相公有心深入研究、注解新知识或新理论,体现了其不断追求知识、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点化金常有,闲行影渐无**:这两句继续描述刘相公的个性和风范。用“点化金”比喻他身上具有能启迪人心、化育世道的特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都能发挥这种影响,成就一番事业。而“闲行影渐无”则描绘了他行事低调、不求声名的风格,即使在忙碌中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

4. **杳兮中便是,应不食菖蒲**:最后一句用“杳兮中便是”表达了对刘相公超脱世俗、心系大义境界的赞赏。这里的“杳兮”指深远、高远,强调其追求的目标和境界超越了世俗的限制。而“应不食菖蒲”则用古代道家文化中的“菖蒲”来比喻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状态,暗示刘相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符合道家追求的自然、平和、简朴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刘相公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深切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贯休为刘相公除任东川所作的送别诗,表达对友人高尚人格、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以及独特智慧的赞美。全诗富有哲理,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刘相公不同凡响的个性与境界。

首先,“貌古似苍鹤”以苍鹤的长寿与神秘,象征刘相公的年高德劭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心清如鼎湖”,则用鼎湖(传说中神龙栖息之所)之水的清澈,比喻其内心的纯净与深邃,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

接着,“仍闻得新义,便欲注阴符”表明刘相公不仅对新知识、新理念有敏锐的感知力,还渴望将之融入自己的智慧中,注解与诠释。这显示了他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识修为。

“点化金常有,闲行影渐无”通过金和影的对比,象征着刘相公的智慧和存在状态。金的珍贵代表了他的成就与影响力,而“闲行影渐无”则描绘出他超脱世俗,似乎渐行渐远,仿佛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境界。

最后,“杳兮中便是,应不食菖蒲”以“杳兮”表达深远与神秘,“应不食菖蒲”则借用古代道家修炼中常用的菖蒲,暗示刘相公追求的是一种内省与超脱的精神境界,不依靠外在的物质或仪式,而是内在的修为与觉悟。

整首诗以刘相公的形象为线索,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深厚的知识底蕴、超脱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通过精炼的比喻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