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zhì guāng chán bó

送智光禅伯

作者:贯休 
dì niàn zǐ zhōu mín     nián nián zhàn fá pín
帝念梓州民   年年战伐频
shān chuān wú cǎo mù     fēng huǒ méi yān chén
山川无草木   烽火没烟尘
zhèng luàn jiē yīn luàn     ān rén bì jiè rén
政乱皆因乱   安人必借仁
huáng tiān kāi bái rì     yīn dǐng chuò chéng chén
皇天开白日   殷鼎辍诚臣
yī rì lí jūn cè     qiān guān sòng wèi bīn
一日离君侧   千官送渭滨
jiǔ qīng hóng hǔ pò     mǎ kòng bái qí lín
酒倾红琥珀   马控白骐驎
wò zé fān fān jiàng     hú jiāng chǔ chù chén
渥泽番番降   壶浆处处陈
jīng chuáng shān sè shī     qióng bó niǎo tí xīn
旌幢山色湿   邛僰鸟啼新
yì mù hái míng jiǎn     liáng yī shǐ xìng qín
帟幕还名俭   良医始姓秦
jūn xióng chéng shì yuè     dì biàn wù hán chūn
军雄城似岳   地变物含春
bái bì qīn shuāng bìn     qīng yīng jiè sì lín
白必侵双鬓   清应诫四邻
wú huáng zhòng mìng xiāng     gèng hé shì hé rén
吾皇重命相   更合是何人

《送智光禅伯》古诗词释义:

《送智光禅伯》是贯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别禅伯的场景和场景背后的社会、政治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伯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帝念梓州民,年年战伐频** - 意为皇帝关心梓州的百姓,每年都有频繁的战争。这里反映了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状况。

2. **山川无草木,烽火没烟尘** - 描述了山川荒凉,没有草木生长,烽火已经看不见烟尘。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后的荒芜景象,体现了战乱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

3. **政乱皆因乱,安人必借仁** - 政治混乱的原因是混乱本身,要让人民安定,就必须依靠仁慈。表达了对政治治理与仁政的重视,暗示了希望通过仁政来恢复国家的秩序。

4. **皇天开白日,殷鼎辍诚臣** - 天地展现光明,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同时“殷鼎辍诚臣”可能寓意着皇帝重视忠诚之臣,对贤臣的倚重。

5. **一日离君侧,千官送渭滨** - 一天之内,君王身边的一位重要人物(智光禅伯)离开,众多官员前往渭滨送别。描绘了送别场景的盛大,表达了对智光禅伯离开的惋惜和敬重。

6. **酒倾红琥珀,马控白骐驎** - 用酒和骏马的意象,象征了送别时的豪情与敬意,琥珀酒杯的红色和白骐驎的白,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送别的气氛。

7. **渥泽番番降,壶浆处处陈** - “渥泽”意为深厚的恩泽,“番番降”表示接连不断的恩泽降临,“壶浆”指为送别者准备的饮料和食物,“处处陈”表示送别地点处处布置着这些物品。整体描绘了送别时的隆重和热情。

8. **旌幢山色湿,邛僰鸟啼新** - “旌幢”指旗幡或仪仗,描绘了送别队伍的壮观景象,“山色湿”可能暗示了送别队伍行进的雨中景色,或是在表达离别的忧伤之情。“邛僰鸟啼新”可能指本地的鸟鸣声,增添了一种地方特色的描绘。

9. **帟幕还名俭,良医始姓秦** - “帟幕”可能是形容行军时的帐篷,“俭”在这里可能暗示了禅伯节俭的品德。之后提到“良医始姓秦”,可能是在赞美禅伯身边的良医秦,体现了禅伯周围人才辈出。

10. **军雄城似岳,地变物含春** - 描述了军威雄壮,城市如山岳般巍峨,环境的变化仿佛春天来临,表达了对禅伯德行和影响力的赞美。

11. **白必侵双鬓,清应诫四邻** - 指白发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覆盖禅伯的双鬓,同时也暗示了禅伯的清廉与戒律对周围人的影响,鼓励人们向禅伯学习。

12. **吾皇重命相,更合是何人** - 表达了对皇上的尊重,同时也提出疑问:谁能够接替这位贤德之臣呢?暗示了对禅伯职位接班人的期待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节,既展现了对禅伯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对国家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国家治理的期望。

《送智光禅伯》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送智光禅伯》是一首富于情感与深意的诗作,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国家治理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帝念梓州民,年年战伐频

这一句开篇即提出了主题——战争与人民的苦难。"帝念梓州民"表现了君主对民众的关怀,但紧接着的"年年战伐频"则揭示出这种关怀的背景是连年不断的战争,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这种对人民苦难的直接描述,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悲凉的色彩。

### 山川无草木,烽火没烟尘

通过"山川无草木,烽火没烟尘"的描绘,诗人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破坏与影响。山川原本应是生机勃勃的,但现在却寸草不生,烽火与战争的阴影彻底遮蔽了和平与宁静,这种自然景观的改变形象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安人必借仁,皇天开白日,殷鼎辍诚臣

这几句是对于国家治理与理想的阐述。"安人必借仁"意味着安定人民需要仁政与恩泽;"皇天开白日"象征着国家政治清明,公正公平;"殷鼎辍诚臣"表达了对忠诚臣子的期望与重视。这些观点反映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希望国家能够治理得当,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 白必侵双鬓,清应诫四邻

这两句则转而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白必侵双鬓"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与年龄的增长;"清应诫四邻"则强调了个人品格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周围人的影响。通过这一对比,诗人提醒人们要保持高尚的品格,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

### 结语

贯休的《送智光禅伯》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作。它通过描绘战争的破坏、人民的苦难、国家治理的理想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展现了对社会、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战争的反思,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忠诚与仁爱的呼唤。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