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yǒu rén zhī lǐng wài

送友人之岭外

作者:贯休 
xīn kū nà yì kū     guī yuè jiē kōng yú
心枯衲亦枯   归岳揭空盂
qī guì liú bú zhù     gū yún chū gèng gū
七贵留不住   孤云出更孤
shāo huī yóu tāng zú     xuě piàn shì nián xū
烧灰犹汤足   雪片似黏须
tā rì rú xiāng mì     hái yīng dào dào wú
他日如相觅   还应道到吴

《送友人之岭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送友人之岭外》,作者为唐代诗人贯休。让我们逐段解释其意思:

1."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这两句诗描述了一位老僧(或友人)的心灵和僧衣都已变得枯萎,归向山岳时,手里高举空空的僧盂(一种盛水或饮食的器皿)。这里表达了一种离世、出家、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2."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七贵"可能是指显赫的家族或地位,意为这位友人不受世俗地位的束缚,选择了自由地行走。"孤云"则象征着漂泊不定、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意味着,尽管他曾经可能被七贵家族所吸引或束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与云一样,自由而孤独地生活。

3."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这两句诗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友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烧灰犹汤足"意味着即便在极端的环境中,友人也能像泡在热水中一样,保持内心的温暖和坚韧。"雪片似黏须"则可能意指他在风雪交加的旅途中,须发被雪水浸湿,体现了旅途的艰难。

4."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望。"他日如相觅"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有寻找的机会,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还应道到吴"可能是指回到吴地,这里的"吴"可以是具体的地方名,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友人内心向往的平静与和谐之地。

整首诗通过描绘友人离世、自由、面对挑战与未来的憧憬,展现了他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贯休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坚韧意志和对精神自由的崇高敬意。

《送友人之岭外》古诗词赏析:

《送友人之岭外》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贯休的佳作,它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远行岭外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贯休的诗往往情感真挚,寓意深远,这首诗也不例外,让我们来赏析其特色:

1. **描绘人物形象**:“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诗一开头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友人归隐岳山、携带空盂的形象。这里的“心枯”和“衲亦枯”不仅仅是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状态的揭示,反映出友人归隐后淡泊名利、宁静自守的心境。同时,“归岳揭空盂”则表现了友人生活简朴,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2. **对比与转折**:“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这几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友人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坚定与超脱。从“七贵留不住”可见,友人对权力和财富的淡漠;“孤云出更孤”则形象地表现了友人出世后更加孤独的心境,但这孤独并非真正的痛苦,而是一种超脱后的自我接纳和心灵的解放。后两句“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运用夸张和比喻,表现了友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即使环境再艰苦,也能找到内心的温暖和力量。

3. **展望未来**:“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最后两句诗是对未来的想象和祝福。友人或许会因为某些原因再次踏上旅途,但无论走到哪里,诗人相信友人的心灵之光依然会指引他回到温暖、充满诗意的家乡吴地。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祝愿,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贯休的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不仅展现了友人归隐后的淡泊与超脱,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由、超脱、和平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