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ú shě rén cháo jìn
送卢舍人朝觐
wǔ lǐng nán wéi kè jūn yóu zǎo wǎn huí |
五岭难为客 君游早晚回 |
yī náng qiū kè kǔ wàn lǐ zhàng yún kāi |
一囊秋课苦 万里瘴云开 |
jīn zhù gēn yīng dòng fēng léi bó yù lái |
金柱根应动 风雷舶欲来 |
míng shí hǎo □ jìn mò zhì zhǎng qīng cái |
明时好□进 莫滞长卿才 |
《送卢舍人朝觐》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贯休为卢舍人(僧人)赴朝觐(朝见朝廷)时所作,表达了对卢舍人的深切关怀与期许。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五岭难为客**:五岭是中国南方的山脉,作者在此表示,卢舍人在这样艰难的地理环境中修行或旅行,一定是面临着很多困难。
2. **君游早晚回**:这里是对卢舍人旅途的关切,表达希望他尽快完成朝觐的任务,安全归来。
3. **一囊秋课苦**:秋课是指僧人需要完成的佛教学习和修行任务。这里用“一囊”来形象地表示背负的修行压力和艰辛,表明卢舍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刻苦努力。
4. **万里瘴云开**:瘴云指的是南方潮湿气候中的瘴气,这里用来比喻卢舍人旅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也寄寓着希望这些困难会被克服,象征着卢舍人通过努力,终将战胜困难。
5. **金柱根应动**:金柱根指的是佛教中象征佛法或僧人地位的柱子,这里用来象征卢舍人作为僧人的庄严地位。表示即使在困难的旅程中,卢舍人的佛法根基也应被触动,象征他的内心力量。
6. **风雷舶欲来**:风雷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希望的象征,预示着困难和挑战即将过去,就像风和雷伴随着船只的到来,预示着新的旅程和机会。
7. **明时好□进**:“明时”意指政治清明的时期,“好□进”可能是作者笔误,应该为“好进”,意为希望卢舍人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8. **莫滞长卿才**:这里的“长卿”是指司马相如,一位才华横溢的汉代文学家。此处用以比喻卢舍人,希望他不要因为外界因素(可能包括某些传统观念或者官场的限制)而限制了自己的才华发挥。
整首诗表达了对卢舍人朝觐路上艰辛和努力的理解与尊敬,以及对其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在朝代清明时得到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期待。
《送卢舍人朝觐》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送卢舍人朝觐》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激励的送别诗。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卢舍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卢舍人此行的深切期待与祝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五岭难为客”**,开篇即以五岭(泛指南岭山脉)的艰难险阻喻指卢舍人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五岭山脉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诗中使用“难为客”三字,既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卢舍人的勇敢与坚韧。
2. **“君游早晚回”**,作者对于卢舍人的归来充满了期待,这句话表达了对友人安全返回的祝愿,以及对重逢的渴望。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3. **“一囊秋课苦”**,用“秋课”(古代指学子在秋季进行的学业考核)来形容卢舍人朝觐的辛苦,表明卢舍人在行进途中既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也要克服心灵上的压力。这种“苦”不仅指身体上的疲惫,更蕴含了精神上的坚韧与毅力。
4. **“万里瘴云开”**,描述了卢舍人穿越茫茫瘴气、艰难险阻的画面。通过“万里”和“瘴云”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遥远和环境的恶劣,同时也预示着卢舍人将克服重重困难,迎来光明和希望。
5. **“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金柱代表着坚定的信念或支持的力量,风雷和航舶象征着挑战与机遇。通过“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的描绘,暗示了在卢舍人坚定信念和勇气的支持下,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还是未来的机遇挑战,都将被克服。
6. **“明时好□进,莫滞长卿才”**,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殷切希望,鼓励卢舍人在明君治下的时代里,能够施展才华,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或阻碍而束缚了自己。这里巧妙地引用了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字长卿)的典故,表达了对卢舍人才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综上所述,贯休的《送卢舍人朝觐》不仅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还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才能施展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描绘,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