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lú shān nà sēng

送庐山衲僧

作者:贯休 
cháng yì lán líng zi     guī qí cūn kě cái
常忆兰陵子   瑰奇皴渴才
sī hái rú wǒ kǔ     shí bù wèi yī lái
思还如我苦   时不为伊来
yuè xiá náo zhì xuě     hú yuè làng fān bēi
岳霞猱掷雪   湖月浪翻杯
wèi wén zhān cùn lù     cǐ shì yì kān āi
未闻沾寸禄   此事亦堪哀

《送庐山衲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庐山衲僧》由唐代诗人贯休创作,以朴素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隐居庐山的僧人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下面对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常忆兰陵子,瑰奇皴渴才,**
- **兰陵子**:泛指远方的朋友或故人。这里是指庐山那位僧人。
- **瑰奇皴渴才**:瑰奇,形容人或物非常奇特、独特;皴渴,指书法中的笔法,这里用来形容僧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高深的智慧。
- **常忆**:常常怀念、想起。
- 这两句总述对僧人的记忆,强调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2. **思还如我苦,时不为伊来,**
- **思还如我苦**:思念回归家乡或某种理想状态的心情,如同我一样的痛苦。
- **时**:时机、时间。
- **为伊来**:因为没有合适的时间或时机回来。
- 这两句表达了僧人与“我”相似的内心痛苦,以及没有合适时机回到家乡或实现目标的无奈。

3. **岳霞猱掷雪,湖月浪翻杯,**
- **岳霞**:形容高山上的云雾,或者比喻僧人居住的庐山环境幽静、美丽。
- **猱掷雪**:猱,指猿猴,掷雪,形容猿猴在雪中跳跃玩耍的生动场景,象征着僧人生活中的自然和谐与自由。
- **湖月浪翻杯**:湖上的月色倒映在波浪中,仿佛杯中的景象,表达出僧人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 这两句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僧人生活的闲适与自由,同时也隐含着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4. **未闻沾寸禄,此事亦堪哀**
- **寸禄**:微薄的官禄、薪水,这里象征僧人未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财富。
- **堪哀**:值得同情或惋惜。
- 这两句点出僧人未曾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暗示僧人的生活可能并不为世人所理解,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同情。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对僧人独特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僧人内心痛苦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庐山美丽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审美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送庐山衲僧》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这首《送庐山衲僧》诗,展现了他对一位庐山僧侣的深切关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僧侣生活境遇的同情。贯休,唐代著名诗僧,其作品往往兼具诗歌的美感和哲理的深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对“兰陵子”的回忆**:“常忆兰陵子,瑰奇皴渴才”。这里首先提到了“兰陵子”,可能是诗人对庐山僧侣的昵称或尊称。这里的“瑰奇皴渴才”形容僧侣的非凡才情和独特的艺术气质。贯休善画,这里的“皴渴才”既可能指僧侣的艺术才华,也可能暗含画作中的笔法技巧,显示了诗人对僧侣多才多艺的欣赏。

2. **表达对僧侣思乡之情的理解**:“思还如我苦,时不为伊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僧侣思乡之情的理解。这句话暗示了僧侣离开家乡,远离亲人,长时间的修行生活所带来的情感煎熬。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侣处境的同情,即时间似乎不为僧侣归来而改变,进一步加深了对僧侣孤独和思念的描绘。

3. **描述庐山的自然景观**:“岳霞猱掷雪,湖月浪翻杯”。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来营造一种壮丽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岳霞(可能是山峰上变幻的云霞)与掷雪(雪花飘落的姿态),以及湖月(湖面上的明月)与浪翻杯(湖水翻腾如同酒杯中酒液波动)的景象,既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也暗含着僧侣生活的环境,可能象征着僧侣修行生活的孤独与宁静。

4. **对僧侣生活状态的感慨**:“未闻沾寸禄,此事亦堪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僧侣未获世俗财富(寸禄,比喻微薄的俸禄)的感慨。在佛教中,僧侣通常追求精神的解脱而非物质的富足,因此,这里或许是对僧侣虽追求内心世界却在世俗眼中的“无为”状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僧侣生活状态的同情和理解。

综上所述,贯休的这首诗通过对庐山僧侣的描绘,展现了僧侣的独特魅力、内心的挣扎、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世俗世界的反思,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其生活境遇的深切同情和理解。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某些侧面,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