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ān dì yù tú

观地狱图

作者:贯休 
wǒ jiàn sū zhōu kūn shān fó diàn zhōng     jīn chéng zhù shàng yǒu èr lóng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   金城柱上有二龙
lǎo sēng xiāng chuán dào shì sēng yáo shǒu     xún cháng rù hǎi gòng lóng dòu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   寻常入海共龙斗
yòu wén shǔ guó yù jú guān yǒu sūn yù jì     pán qū shēn cháng bā shí chǐ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   蟠屈身长八十尺
yóu rén zhēng kàn bù gǎn jìn     tóu qù hán quán wàn zhàng bì
游人争看不敢近   头觑寒泉万丈碧

《观地狱图》古诗词释义:

《观地狱图》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苏州昆山佛殿中一幅地狱图的观察与感受。下面逐段解释每一部分的意思:

1."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苏州昆山的佛殿中看到的情形。佛殿的金城柱上绘有两条龙。

2."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老僧们相传这两条龙是由著名画家张僧繇所绘。这里使用“龙斗”来形容这两条龙栩栩如生,仿佛具有生命力,让人联想到它们曾经参与过海洋中的搏斗。

3."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这句话提到诗人在蜀国的玉局观中听说有孙遇的痕迹。这里的“孙遇迹”可能指孙遇的画像或者作品。孙遇是古代的一位画家。

4."蟠屈身长八十尺":这句话描绘了那条在玉局观的龙,其身体盘绕,长达八十尺,形象生动。

5."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这句话描绘了玉局观中的龙图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赏。尽管大家对这条巨大的龙感到惊叹,但也不敢靠近。它们抬头凝视下方的寒泉,泉水碧绿且深达万丈,这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震撼力。

整首诗通过描述这两幅图画中的龙,展示了它们的宏伟与神秘,以及对观众的强大吸引力。通过诗人的想象和对细节的描绘,不仅呈现了艺术作品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崇敬之情。

《观地狱图》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这首《观地狱图》并非直接描述地狱图,而是借观画抒发感慨。标题虽为“观地狱图”,但实际上更多涉及到对绘画艺术、历史人物、以及自然现象的描绘与赞美。贯休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绘画、自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

诗的开篇提到的“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场景,金城柱上的两条龙成为了画中焦点。这里提到的僧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画龙,后人常常将他画的龙视为神龙。诗中借老僧之口描述这两条龙仿佛曾入海与真正的龙搏斗过,展现了龙的威武神韵,同时融入了传说和想象的元素,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

接着,诗转向描述另一个历史人物孙遇,与前文的龙形成对比。孙遇与龙不同,他不是神话中的存在,而是一位实际存在的人物。诗中提到的“蟠屈身长八十尺,游人争看不敢近”,不仅描绘了孙遇身形巨大、吸引众人目光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对伟大历史人物的敬畏之情。

“头觑寒泉万丈碧”则将画面引向自然,描述孙遇之头向下凝视的景象,其背后是深不可测的寒泉,绿波万丈。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思,让人感受到力量与静谧并存的和谐之美。

贯休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绘画艺术的赞赏,也通过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自然以及人类精神力量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灵动美,充满了诗人对于世界的独特洞察和感悟。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