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yè xiàn liú míng fǔ bì dì lú shān yán huái yí zhèng lù shì kūn jì jì zūn shī jiān jiàn zèng zhī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茍尊师兼见赠之
yīng lóng qiān nán fāng yín yǔ bèi jiāng gàn |
应龙迁南方 霪雨备江干 |
fǔ wàng shī píng lù yǎng zhān yǐn chóng luán |
俯望失平陆 仰瞻隐崇峦 |
yīn fēng liǎn xuān qì cán yuè qī yǐ hán |
阴风敛暄气 残月凄已寒 |
shí niǎo jí hǎo yīn zhòng fāng yì wēi cán |
时鸟戢好音 众芳亦微残 |
wàn liú zhù jiāng hú rì yè zēng bō lán |
万流注江湖 日夜增波澜 |
shù jūn kuàng bù jiē qiāo rán wú yǔ huān |
数君旷不接 悄然无与欢 |
duì jiǔ liáo zì yú yuán qín wèi shuí dàn |
对酒聊自娱 援琴为谁弹 |
dàn wèi chóu lín yǐn qū bà réng yǒng tàn |
弹为愁霖引 曲罢仍永叹 |
cǐ tàn yīn gǎn wù shuí néng shí qí duān |
此叹因感物 谁能识其端 |
xiě huái jì tóng xīn cí jí yì wèi dān |
写怀寄同心 词极意未殚 |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茍尊师兼见赠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对友人叶县刘明府(县令)避地庐山所作的一首酬答诗,同时也写给郑录事昆季(兄弟)和苟尊师。全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内心的孤寂感受,以及对友情的渴望与寄托。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应龙,传说中的龙的一种,此处用以比喻气候变化。南方的雨季来临,江边充满了雨水。形象地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象。
2.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从俯视和仰视的角度,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壮观。俯视是地平线上的陆地被雨水淹没,而仰视则是崇山峻岭的隐现。表现出自然界的雄伟与变幻。
3.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阴冷的风吹散了温暖的空气,月亮残缺,夜色显得凄凉寒冷。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4.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此时的鸟儿停止了鸣叫,花朵也逐渐凋零。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衰败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心情。
5.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无数江河之水汇入江湖,昼夜不息地增加着波涛。这是对自然界循环不息的描述,同时也暗含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6.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数(相聚)了几位朋友却没有来,心中寂寞无声,无法分享快乐。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失落。
7.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对着酒自娱自乐,拿起琴却没有琴声伴奏。通过饮酒与弹琴的场景,展现诗人的孤独和寻求慰藉的心态。
8.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弹琴是为了排解愁绪,然而曲子弹完之后,仍然充满了长叹。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
9.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这长叹是因为感知了外界事物的变化,却没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复杂。
10.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寄予知心朋友,即便写得再详尽,内心的情感仍未尽。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友谊的渴望与寄托。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换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在特定环境下对友情的渴望、孤独的感伤以及对生命中自然与人情变化的深刻体悟。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茍尊师兼见赠之》古诗词赏析:
吴筠的这首诗《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茍尊师兼见赠之》主题上强调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与内在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的描绘,以及“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等句子,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险峻,同时通过“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等句,描绘了庐山雨后的凄清景象。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寓意了诗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孤独与寂寞。
2. **情感的表达**:诗中“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一句,以江湖波澜壮阔的景象隐喻人生的波折与挑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困境的深沉思考。通过“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表达诗人因缺少知音而产生的孤寂感,强调了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性。
3. **自我慰藉与琴酒之乐**:诗人在“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两句中,选择以酒自娱、琴自解,展现了在困境中寻求自我慰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琴)和自然(酒)的热爱,用以寄托情感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4. **对生活的反思与感物的感慨**:最后一部分“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表达了诗人在音乐中寻找情感释放和对生活的反思,尽管音乐止息,内心的感慨却依旧悠长。诗人认为这种感慨源自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切感悟,但又担心无法为他人所理解,隐含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共鸣的渴望。
5. **寄怀与未尽之意**:“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自己的心声,寻找心灵上的共鸣。尽管文字已尽,但诗人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并未完全表达出来,留下了一丝未尽之意,暗示着诗人对真正理解和支持的心灵伙伴的期待。
综上所述,吴筠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心灵深处情感的细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