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 shì yǒng 。 bǎi chéng zi gāo
高士咏。柏成子高
cháo fù zhì hé yuǎn qián jīng rén mò zhī |
巢父志何远 潜精人莫知 |
chǐ wén ràng wáng shì yǐn dú fāng jiàn yí |
耻闻让王事 饮犊方见移 |
bù yù sàn dà pǔ yān néng wèi yáo shī |
不欲散大朴 焉能为尧师 |
liàn zhēn zì qīng jǔ fú shì hé zú yí |
炼真自轻举 浮世何足遗 |
《高士咏。柏成子高》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高士咏·柏成子高》通过吴筠的笔触,描绘了古代高士柏成子高的人生哲学和行为方式,诗人通过赞颂柏成子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纯净和自然之道的生活态度。
1. **巢父志何远,潜精人莫知**:
这一句描述了柏成子高的志向非常高远,他追求的精神深度,甚至深奥到无人能够真正理解的程度。这反映了柏成子高不为世人所理解的高深境界。
2. **耻闻让王事,饮犊方见移**:
柏成子高以饮犊(牛犊)的行动,象征他对于让王之位的拒绝。这里的“让王事”可能指的是放弃王位、隐退等行为,表现出柏成子高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淡泊,更注重内心的修为和自然的追求。
3. **不欲散大朴,焉能为尧师**:
这句话意味着柏成子高不愿破坏自然的原始状态和纯净(大朴),所以他不可能成为教导他人遵循圣王之道(如尧)的导师。这体现了柏成子高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社会常规的质疑,认为真正的智慧来源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炼真自轻举,浮世何足遗**:
最后两句,柏成子高通过修炼真谛,实现自身的升迁或精神的超越(轻举),将尘世(浮世)看作是不值得留恋或遗忘的存在。这反映了柏成子高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直达精神世界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柏成子高这一形象,赞美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纯净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柏成子高的故事,表达了对于高尚人格和自然哲学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高士咏。柏成子高》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代表作之一,属于“高士咏”系列,主要赞颂了古代隐士柏成子高,表达对高士人格与精神境界的深深敬仰。
诗中开篇即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巢父的深远志向与他人不知其精深的智慧相提并论,突出柏成子高的深邃与不为常人所知。接着,诗中通过“耻闻让王事,饮犊方见移”这句,生动描绘了柏成子高在面对权力与地位时的高洁态度,他不愿听闻有关让位的事情,甚至改变了自己的饮牛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以此拒斥世间的名利诱惑,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品质。
“不欲散大朴,焉能为尧师”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柏成子高坚守本真、不为外物所动的坚定意志。在他看来,若失去了内心的真实与自然,便无法成为真正的导师,即指不能成为像尧这样的圣明君主的老师。这反映了他对于纯真、自然生活方式的崇尚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炼真自轻举,浮世何足遗”则直接表达了柏成子高追求心灵的升华与解脱,认为真我得以净化后,就能轻盈地升入仙境,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不以为意。这展现了他超脱凡尘、追求精神自由的终极目标。
整体来看,吴筠的这首诗不仅对柏成子高的人格和行为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还通过富有哲理的表述,探讨了隐士与世态人情、权力、名利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自由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