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āo shì yǒng 。 bó yí shū qí

高士咏。伯夷叔齐

作者:吴筠 
zāng sǒu yǐn zhōng hè     chuí lún xīn hào rán
臧叟隐中壑   垂纶心浩然
wén wáng gǎn xī mèng     shòu zhèng dào sī quán
文王感昔梦   授政道斯全
yī zūn wú wéi shù     sān zài chún huà xuān
一遵无为术   三载淳化宣
gōng chéng suì bù chù     dùn jì fú chōng xuán
功成遂不处   遁迹符冲玄

《高士咏。伯夷叔齐》古诗词释义:

吴筠的《高士咏·伯夷叔齐》一诗,是对古代高士伯夷和叔齐的赞美与颂扬,通过这首诗,吴筠展现了对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所代表的高尚人格、深邃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赞叹。以下是逐段解释:

1. **臧叟隐中壑,垂纶心浩然**:这里用“臧叟”代指伯夷和叔齐,他们是深居山壑的隐士,以垂钓为乐,心境宽广,表明了他们生活的闲适与心境的平静。

2. **文王感昔梦,授政道斯全**:这里的“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他深感于之前的梦境,梦见了河图洛书中的天命,因此领悟到治理国家的方法。这表明了伯夷和叔齐受到文王所授政道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与思想也因此得到了完善。

3. **一遵无为术,三载淳化宣**:这里说伯夷和叔齐遵循“无为”的治国之道,即不强行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经过三年的时间,国家的教化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提高。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以及治理国家的理念。

4. **功成遂不处,遁迹符冲玄**:当他们完成治理国家的功绩后,并没有选择留在政坛,而是选择了隐退,不居功自傲,他们的行为与“冲玄”(深远玄妙)的理念相符。这里表达了他们对权力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伯夷和叔齐的生活态度、治国理念以及他们的行为选择,赞扬了他们高尚的品德、深远的思想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吴筠以这首诗颂扬了两位古代高士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强调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高士咏。伯夷叔齐》古诗词赏析:

吴筠的《高士咏·伯夷叔齐》一诗是对古代两位著名高士伯夷和叔齐的赞歌,通过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格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理想与道义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进步的独特贡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隐居与超然**:“臧叟隐中壑,垂纶心浩然。”首句通过“臧叟”这一形象,描绘了伯夷和叔齐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垂钓是一种闲适、超脱的生活方式,暗示两人虽处山中,但心胸开阔、志向远大,体现出他们超然物外的品格。

2. **文王的启示**:“文王感昔梦,授政道斯全。”诗中提到文王得到启示的梦境,暗示了伯夷和叔齐在商朝末年所处的乱世中,文王通过梦境预知未来的政治格局,同时,这也为后文伯夷和叔齐的作为埋下了伏笔。他们最终参与了西周的建立,帮助文王实现“道斯全”的政治理念。

3. **无为而治**:“一遵无为术,三载淳化宣。”“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治国理念,强调治理国家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强加人为的干预,以达到和谐与稳定。伯夷和叔齐遵循这一理念,参与了西周早期的政事,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使国家呈现出一片淳朴和繁荣的景象。

4. **功成身退**:“功成遂不处,遁迹符冲玄。”当西周建立,政治局面稳定后,伯夷和叔齐选择了功成身退,放弃了权力与荣华,遁入山林,回归自然。他们的选择与“冲玄”相符,即深入至道的至高境界,体现了他们对个人得失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吴筠的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一生的概括,不仅展现了他们对道义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进步的独特贡献,以及对个人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古代高士品格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吴筠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