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tóng bǎi shān huáng xiān shēng ān mén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
céng jīng tiān shàng sān qiān jié yòu zài rén jiān wǔ bǎi nián |
曾经天上三千劫 又在人间五百年 |
yāo xià jiàn fēng héng zǐ diàn lú zhōng dān yàn qǐ cāng yān |
腰下剑锋横紫电 炉中丹焰起苍烟 |
cái qí bái lù guò cāng hǎi fù kuà qīng niú rù dòng tiān |
才骑白鹿过苍海 复跨青牛入洞天 |
xiǎo jì děng xián liáo xì ěr wú rén zhī wǒ shì zhēn xiān |
小技等闲聊戏尔 无人知我是真仙 |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吕岩创作的诗词,它富有深意,描绘了一位仙人的传奇生涯,充满了神秘和超凡脱俗的色彩。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这两句从宏观上展示了仙人的长寿和经历。"天上三千劫",在道教中,劫是时间单位,相当于人间的灾难周期,三千劫暗示了仙人在天界的长久岁月。"又在人间五百年",则是指他下界历练的经历,历经人间的五百年时光。
2. **腰下剑锋横紫电,炉中丹焰起苍烟,** 描述了仙人装备的非凡。"剑锋横紫电",指的是他的佩剑锋利,光芒如紫色闪电,象征着他的力量和超凡脱俗。"炉中丹焰起苍烟",指的是仙人炼丹的场景,炉火熊熊,丹药燃烧出的烟雾苍茫,暗示了他修仙炼丹的功绩和成就。
3. **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这两句话描绘了仙人非凡的行踪和能力。"骑白鹿过苍海",形象地描绘了仙人御兽渡海的壮观场面,白鹿在古代常被视作祥瑞之兽,象征着仙人的超凡脱俗和自由自在。"复跨青牛入洞天",则是指他再次乘坐青牛,进入了神秘的洞天福地,这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非凡的修炼之地。
4.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最后两句表达了仙人的谦逊和超脱。"小技等闲聊戏尔",意味着仙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轻松游戏,无需大惊小怪。"无人知我是真仙",则暗示了他不愿显山露水,不希望世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保持了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仙人吕岩在人间与天界的非凡经历,以及其不为世人所知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和超自然的想象。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吕岩(又名吕洞宾)所作,是《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一诗,展现了作者对自身超凡脱俗、历经沧桑的叙述,以及对自由自在、神秘莫测生活的向往。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吕岩的人生哲学与修道精神,其风格既蕴含深邃的道家思想,又不失幽默与自嘲。以下是逐句赏析:
1. **曾经天上三千劫**:这句话体现了吕岩对于自己过去岁月的回忆。在道家文化中,“劫”是指宇宙的毁灭与新生的周期,三千劫意味着经历了无数次宇宙的诞生与消亡,展现了吕岩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与宇宙同在的境界。
2. **又在人间五百年**:这一句描述了他重返人间的经历。五百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漫长的时间,这一段描述可能是指他在人间修行、教化众生的时期。通过这样的叙述,吕岩强调了他在人间的存在和贡献,以及与普通人的联系。
3. **腰下剑锋横紫电**:这句描绘了吕岩的形象,腰间悬挂的宝剑闪着紫电般的光芒,象征着他不仅有内在的智慧和修为,还有外在的法力和保护众生的能力。在道家文化中,剑常常代表着斩断烦恼、实现心灵净化的工具。
4. **炉中丹焰起苍烟**:这句话描绘的是炼丹的场景,丹炉中火焰燃烧,升起的烟雾呈现出苍色。炼丹在道家修行中是指通过自然元素的转化来获得长生不老的药剂,这里的描写暗示了吕岩在追求道术的修行过程中,不仅关注肉体的永生,也强调了精神的升华。
5. **才骑白鹿过苍海**:这一句描述了吕岩在道术的加持下,能够骑乘神鹿穿越大海。白鹿在中国文化中是仙人的坐骑,象征着灵性与超然,骑鹿过海则进一步描绘了他超脱凡尘、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6. **复跨青牛入洞天**:这句话可能引申自《道德经》中的故事,即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吕岩跨青牛入洞天,意指他进入修行的神秘空间,进一步展现了他对修道深入追求的内心世界。
7. **小技等闲聊戏尔**:最后一句表达了吕岩对自己所拥有非凡能力的轻描淡写,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淡然态度。这种自嘲与谦逊,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随缘处世的生活哲学。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吕岩对超越常人的智慧和修为的自豪,以及对自由、平等和普遍真理的不懈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广大读者关于道家哲学、修行生活和超然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