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 xī
七夕
gāo tán kuò lùn ruò wú rén kě xī míng jūn bù yù zhēn |
高谈阔论若无人 可惜明君不遇真 |
bì xià wèn chén lái rì shì qǐng kàn wǔ wèi bǐng dīng chūn |
陛下问臣来日事 请看午未丙丁春 |
《七夕》古诗词释义:
《七夕》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吕岩所作,被收入《全唐诗》之中。下面,我会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高谈阔论若无人**:这一句描述了一种不被他人所关注的场景,诗人似乎在无人倾听的情况下高谈阔论,即在无人注意或理解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这可能暗喻了诗人感到自己的言论或思想不被社会或君王所重视或理解。
2. **可惜明君不遇真**:这里的“明君”指的是明辨是非、正直的君主。“不遇真”则表达出诗人认为自己并未遇到真正的、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主张的明君。这句话透露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或理想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遗憾。
3. **陛下问臣来日事**:这句诗想象了一种情境,即君主(陛下)询问诗人(臣)关于未来之事的见解或建议。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未来国家或社会治理的一种期待,希望君主能够听取并采纳自己的建议。
4. **请看午未丙丁春**:这句诗以天文术语“午未丙丁春”作为比喻,具体含义不太明确,可能是诗人以这种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他对未来或特定时期将出现的变革或转机的期待。这里的“午未丙丁春”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时间、方位或元素,具体解释可能需要结合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文学传统来解读。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与主张未被社会或君王充分理解与认可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与变革的期待。
《七夕》古诗词赏析:
《七夕》这首诗,虽然标题提及的是一个特定的中国传统节日,但实际上,从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并不直接围绕七夕这一节日本身进行抒情或描述节日的习俗。吕岩(字洞宾)是唐代著名的道士,他的诗通常富有哲理性和道家思想,这首诗也是如此,通过象征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
首句“高谈阔论若无人”,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境界。接着“可惜明君不遇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可能在暗示自己遇到了不理解他思想的“明君”,也就是说,虽然有志于济世,但并没有遇到真正能够理解并给予支持的君主或同道,从而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后两句“陛下问臣来日事,请看午未丙丁春”,字面意思似乎是在讲述一种特定的时间推演方式,涉及到时序、干支纪年法等。在这里,“陛下”和“臣”指的是更普遍的君臣关系,而“来日事”可能是指未来的行动、决策或命运。“午未丙丁春”是一种抽象的时间象征,可能代表了特定的时机或状态。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可能是,对于未来的事件或个人的命运,应该通过内在的智慧和对宇宙规律的理解来预见和把握,而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指示或权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通过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的标题来引入对人生、命运、机遇等更广泛主题的思考。吕岩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对个人才能得不到赏识的无奈,以及对把握未来、顺应自然规律的哲思。这种诗作方式在唐代及之后的诗歌中并不罕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宇宙、人生深刻思考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