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huà cǐ shī yú xiāng yáng xuě zhōng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dé dào nián lái bā bǎi qiū bù céng fēi jiàn qǔ rén tóu |
得道年来八百秋 不曾飞剑取人头 |
yù huáng wèi yǒu tiān fú zhì qiě huò wū jīn hùn shì liú |
玉皇未有天符至 且货乌金混世流 |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吕岩(也称吕洞宾)所作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让我们逐段解释其含义:
1.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 **得道年来八百秋**: 这句话说明了诗人自认为已修炼成道,已有八百年的修炼时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秋天常象征成熟、收获或时间的流逝,这里的“八百秋”暗示着时间的长久,以及修炼成道的艰辛和漫长过程。
- **不曾飞剑取人头**: 这句话表明诗人修道的目的不是为了用剑杀戮,即他的道术并不用于暴力或害人。这里展示了诗人修道的宗旨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提升,而非外在的权力或伤害。
2.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 **玉皇未有天符至**: “玉皇”是中国道教中的最高神灵,这里的“天符”指上天的旨意或神灵的指示。这句诗表明诗人认为上天的旨意尚未到达,暗示他可能在等待时机或等待某种来自更高层次的指引。
- **且货乌金混世流**: “乌金”在古代中国常常指的是煤炭或铁矿石,这里可能是隐喻性的使用,象征着隐喻的“资源”或“力量”。整体而言,“且货乌金混世流”可能意味着诗人决定暂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或力量)融入世间,或许是为了传播道义、改变世界。这个动作被诗人以一种较为隐晦和含蓄的方式表达,可能暗示着一种静观其变的策略,等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作为修道之士的内心世界:对道的坚定追求、对暴力的否定以及在等待时机时的行动策略。吕岩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道德和宇宙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古诗词赏析: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是吕岩(字洞宾)所作的一首诗,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思想境界与道家哲学的影子。吕岩,亦称吕祖,是道教中重要的神仙人物,据传说,他是唐代的道士,后来得道成仙,广为人知。这首诗则展现出他对道家修行、世事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诗文赏析:
1.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开篇即点明诗人通过修炼已得道八百余年,但并未使用剑术去伤害他人,强调了“道”的最高境界是慈爱与无害。这里表现了诗人对“道”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即以道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以武力解决问题。
2.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诗中的“玉皇”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秩序,“天符”则是天命的象征。吕岩通过这一句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秩序和权力的某种质疑与批判,暗示自己不会受制于世俗权威,而是追求更为深远的道义与真理。同时,“乌金”作为矿石的代名词,意指财富或资源,这里可能是指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诗人选择以“混世流”的态度,即既不逃避也不盲目追逐,而是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方式存在,体现了他对物质追求与道家精神的平衡思考。
### 总结:
吕岩的这首诗,以剑为题,实则寓意深刻,通过个人修行的体验,反思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核心思想。诗人在雪中剑画此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道行境界,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与批判,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真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