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yún sì chá shī
大云寺茶诗
xī lín yǐ fù yōu bù zú dōng lǎo suī pín lè yǒu yú |
西邻已富忧不足 东老虽贫乐有馀 |
bái jiǔ niàng lái yuán hào kè huáng jīn sàn jǐn wèi shōu shū |
白酒酿来缘好客 黄金散尽为收书 |
《大云寺茶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大云寺茶诗》是唐代著名道家诗人吕岩(也称吕洞宾)所作,以下是对每一句话的逐段解释:
1. **西邻已富忧不足, 东老虽贫乐有馀:** 这句话描述的是两位邻居的生活状态。西边的邻居虽然已经富裕,但仍感到不够满足,说明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内心需求。而东边的老者虽然生活贫困,但却自得其乐,这反映出精神层面的满足比物质更重要。
2. **白酒酿来缘好客, 黄金散尽为收书:**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精神满足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酿造美酒是为了招待客人,显示主人的慷慨好客;而散尽黄金则是因为要收集书籍,说明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书籍的喜爱。这里通过酒与书这两种物质,强调了人在追求物质之外,对知识、友情与文化的重视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生活状态下的态度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富足的推崇,以及对物质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思。诗中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和人物,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重视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哲理思想。
《大云寺茶诗》古诗词赏析:
吕岩,又名吕洞宾,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不仅以道士身份著称,也以诗人的身份流传后世。其作品中,不乏以自然、生活和道德为题材的诗歌,而这首《大云寺茶诗》也不例外。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述,展现了不同人对于财富、生活态度的迥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1. **西邻已富忧不足**: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西邻,虽然已经富裕,但仍然忧虑不断。他可能担心财富的安全,未来的投资回报,或是担心失去现有财富后的困境。这里反映了人们对财富的不安全感,即便已经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内心的忧虑仍然存在。
2. **东老虽贫乐有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老,虽然生活贫困,但却能够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这里的“乐有馀”可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友情的珍惜等。这反映了东老对生活哲学的理解: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往往与物质的多少无关,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 **白酒酿来缘好客**:这一句描述了主人为了欢迎客人,特意酿造美酒。这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的体现,也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酒会友”的社交文化。通过酿造美酒,主人不仅满足了客人的物质需求,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深厚友情。
4. **黄金散尽为收书**:最后这一句描述了黄金虽然可以用来购买物质财富,但更宝贵的是知识和学问。通过“收书”(即收集书籍),一个人能够积累智慧,增长见识。这不仅强调了知识的价值,也体现了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在吕岩看来,精神财富和知识才是最持久、最有价值的资产。
综上所述,这首《大云寺茶诗》不仅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探讨了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还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情的真谛以及知识与智慧的价值。通过这组对比和描述,吕岩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加注重精神满足和人际关系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