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shí shǒu dào
谒石守道
zuì wǔ gāo gē hǎi shàng shān tiān piáo chéng lù jié jīn dān |
醉舞高歌海上山 天瓢承露结金丹 |
yè shēn hè tòu qiū kōng bì wàn lǐ xī fēng yī jiàn hán |
夜深鹤透秋空碧 万里西风一剑寒 |
《谒石守道》古诗词释义:
吕岩,也称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和道家文化的著名人物之一,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而广为人知。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据说他在宋朝时期通过修道成仙。《谒石守道》这首诗表达了吕岩对于一位名为石守道的人物的尊敬和赞颂。
1. **醉舞高歌海上山**: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吕岩在海边山峦间自由自在地舞动,放声歌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逍遥洒脱的生活态度。海上的山峦在这里成为诗人自由灵魂的象征,暗示着作者在精神层面上的超脱与释放。
2. **天瓢承露结金丹**:这里的“天瓢”指的是天空中的瓢状云朵,比喻自然界的水滴或是雨水。通过“承露”(承接露水)这一动作,表达了自然界的滋润和恩赐。而“结金丹”则是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象征着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升华与精神的纯净,如同自然界的露水在特殊条件下能结成有药效的金丹。这句诗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修炼的追求。
3. **夜深鹤透秋空碧,万里西风一剑寒**: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辽阔,鹤鸟在深蓝的秋空中飞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万里西风一剑寒”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一剑寒”比喻为作者内心坚定的意志或修炼达到的某种境界,而“万里西风”则代表了广袤的空间与时间的深邃,暗示着作者不仅在精神上达到了超越,更在行动上拥有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勇气与决心。整句诗表达了吕岩对于自由、自然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吕岩个人的超脱与追求,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道法及理想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谒石守道》古诗词赏析:
《谒石守道》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道家、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歌,虽然作品的标题显示为“谒石守道”,但从内容来看,似乎并非直接写给石守道本人的诗作。吕岩,又名吕洞宾,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以道家思想和修炼学说著称,其诗作往往融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与自然之美的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醉舞高歌海上山**:首句以“醉舞高歌”描绘出诗人自由不羁、超脱世俗的形象,而“海上山”则暗示了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超凡脱俗的,是远离尘嚣、超越现实的。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超脱的精神世界。
2. **天瓢承露结金丹**:此句中的“天瓢”比喻为自然界的某种容器,承接了来自天界的露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某种精神或物质的纯净与升华。结“金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升华过程的神圣性和非凡性,寓意着诗人通过修炼达到了一种内在的净化与提升。
3. **夜深鹤透秋空碧,万里西风一剑寒**: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美的夜景。夜深时分,秋空碧蓝,一只仙鹤穿透这宁静的夜空,寓意着诗人的精神如同仙鹤一般高洁、自由。而“万里西风一剑寒”则以冷冽的西风中的孤剑,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超然物外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面对世事变化时的冷静与决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意境的营造,展现了吕岩对自由、超脱和内在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他所追求的道教境界的纯净与庄严。诗中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道家哲学的深邃思想,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