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fù cí yī shí bā shǒu 。 mù yù
渔父词一十八首。沐浴
huǎng hū qín lái de zì rán tōu tā zào huà zài qí jiān |
恍惚擒来得自然 偷他造化在其间 |
shén dǐng nèi huǒ pēng jiān |
神鼎内 火烹煎 |
jǐn lì yīn yáng jié zuò dān |
尽历阴阳结作丹 |
《渔父词一十八首。沐浴》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末五代道士吕岩(又名吕洞宾)所作的《渔父词》中的一首,内容涉及道教炼丹术和内修法门。下面逐句解释其意思:
1. **恍惚擒来得自然,偷他造化在其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道”或“自然”的探索和掌握比喻为“捉”和“偷”。意为在恍惚(即混沌、未开化、原始的状态)中抓住了自然之道,通过某种隐秘或非直接的方式(可能是指内观、冥想等修炼方法)接触和利用自然界的法则和能量。
2. **神鼎内,火烹煎**。这里,“神鼎”指的是道士炼丹时所用的神秘容器,象征着修炼的场所或内心。而“火烹煎”则代表了内修过程中的炼化、净化或转化,通过火焰(可能象征内心的欲望、杂念或低等情欲等)的焚烧,以达到身心灵的纯净和升华。
3. **尽历阴阳结作丹**。在道家炼丹术中,“阴阳”代表了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包括正与负、动与静、热与冷等对立而统一的两面。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炼成“丹”(象征着灵性、生命的精华或宇宙的真谛)。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内修达到阴阳和谐,炼出纯净的“丹”,即获得灵性的觉醒和生命的实质。
综上,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述了道家修炼中追求灵性觉醒、内在纯净和达到宇宙真理的过程,体现了吕岩对道家哲学和内修实践的独特理解与阐述。
《渔父词一十八首。沐浴》古诗词赏析:
《渔父词一十八首·沐浴》这首诗是吕岩(又名吕洞宾)的代表作之一,吕洞宾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人物,传说他因修炼得道而成为神仙。此诗描绘了道家修炼中“沐浴”这一精神层面的洗涤过程,隐喻着心灵与精神的净化,以及追求道的旅程。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1. 悚惚擒来得自然
“恍惚”在道家哲学中常用来形容超越感官的直接经验,是一种超然于日常意识状态的神秘体验。“得自然”意味着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能直接接触和领悟到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真谛,这是修炼者追求的至高境界。
### 2. 偷他造化在其间
“偷”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隐喻了一种机巧、智慧或者不拘常规的方式去理解和利用自然法则。在道家哲学中,人与自然是一体的,通过“偷”这一动作,实际上是指修炼者以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进行深入的连接,汲取宇宙间的能量和智慧。
### 3. 神鼎内,火烹煎,尽历阴阳结作丹
“神鼎”是道家炼丹术语中的一个象征,代表着修炼者通过内观和修炼所使用的器皿,这里用以比喻心性的容器。“火烹煎”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内省和精神锻炼,通过这一过程,修炼者经历了阴阳调和,即内在的对立面(如欲望与道德、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与整合。最终“结作丹”,象征着修炼者通过长期的内修,达到了精神的升华,实现内心的纯净与升华。
### 总结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家修炼中的技术层面(如内外双修、调和阴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修炼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达到精神上的纯净和内在力量的提升。通过“沐浴”的比喻,吕洞宾鼓励读者在精神上进行深度的洗涤和净化,最终达到与宇宙和谐共生,实现个人心灵的解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