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fù cí yī shí bā shǒu 。 huó dé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
huì hé dōu cóng wù sì jiā jīn qiān shuǐ gǒng mò xū kuā |
会合都从戊巳家 金铅水汞莫须夸 |
zhī cǐ wù jié dān shā |
只此物 结丹砂 |
fǎn fù yīn yáng sè zhuǎn huá |
反复阴阳色转华 |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古诗词释义:
吕岩,又名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道家思想和对道教内丹学的贡献而闻名。他的诗词《渔父词》是其道家思想和修道理念的体现,共有十八首。这里解释的是第一首中的部分内容:
**活得**
会合都从戊巳家,金铅水汞莫须夸,只此物,结丹砂,反复阴阳色转华。
### 逐段解释:
1. **活得**:这可以理解为《渔父词》的标题部分,暗示着“活在道中”或“得道长生”的主题。
2. **会合都从戊巳家**:这里的“戊巳”指的是五行为“土”和“火”的位置,指的是道家内丹学中的修炼过程。它隐含的意思是,修炼成功的会合(即炼成丹药)都来自于对自身“土”(物质基础)和“火”(精、气、神的转化和提升)的把握和融合。这一过程是修炼者内在精、气、神的调整与转化,最终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升华。
3. **金铅水汞莫须夸**:这一句使用了道家炼丹术中的术语,“金”通常指代铅,因为古人认为铅可以转化为金;“水汞”是炼丹术中的重要成分,指的是水银,作为转化的媒介。这里强调的是,这些炼丹的材料和过程并不是需要过分夸耀的,而是修炼者内心体验和成就的象征。
4. **只此物,结丹砂**:这里的“此物”指的是上述提到的炼丹材料,通过修炼和转化,可以结成“丹砂”。在道家文化中,“丹砂”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返老还童、长生不死的目的。
5. **反复阴阳色转华**:这一句体现了道家内丹学中的阴阳学说。通过修炼,不断调整和融合自身的阴阳能量,最终使内在的物质(金铅水汞等)在阴阳的反复转化中呈现出“华”(辉煌、光彩)的形态。这里的“华”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更是指修炼者内在精神和境界的提升,达到一种超越物质、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述道家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成果,隐含了追求内在和谐、精神升华和长生不老的道家哲学思想。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古诗词赏析:
吕岩,字洞宾,道家尊称为“吕祖”,是中国道教全真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诗化道家哲学著称。《渔父词》是吕岩流传下来的诗集,其中《渔父词一十八首》被认为是描绘道家修行生活、悟道体验与内丹修炼的诗篇。《活得》这首诗,内容深邃,寓意丰富,体现了道家内丹学的核心理念。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 **“会合都从戊巳家”**:这里的“戊巳”指的是一种道家术语,代表五行中的“土”,与“己”相对应,五行中的“金”。此句意指道家内丹修炼的关键在于“会合”,即在内丹学中追求阴阳平衡、金丹的生成,这里的“戊巳”可以理解为内在阴阳的会合点,或是内在五行的平衡点。
2. **“金铅水汞莫须夸”**:这里的“金铅水汞”是道家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概念。金、铅、汞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金”、“土”和“水”,同时也是道家所认为的炼丹材料。这句话强调的是,这些材料虽是内丹修炼的基础,但不应夸大其作用,真正的修炼在于个人内在的领悟和实践。
3. **“只此物,结丹砂”**:丹砂在这里是炼丹过程中产生的丹药,代表了修行的最终成果。这句话强调了在内丹修炼中,只需专注于内在的“此物”(即个人的内在精神与自然规律的契合),通过修炼就能结成宝贵的丹砂,即获得精神的升华和内在的完美。
4. **“反复阴阳色转华”**:此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的动态平衡与变化之美。阴阳的反复运动象征着修炼过程中不断调整、平衡、转化的过程。颜色的“转华”则是指修炼者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提升,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最终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渔父词》中的《活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深刻阐述了道家内丹修炼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内在修行、平衡阴阳、转化升华的重要性和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实践指导,对道家修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