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fù cí yī shí bā shǒu 。 cháng zì zài
渔父词一十八首。常自在
wàn jié qiān shēng dé gè rén xū zhī xiān shì zhǒng lái yīn |
万劫千生得个人 须知先世种来因 |
sù jué wù chū mí jīn |
速觉悟 出迷津 |
mò shǐ lún huí shòu kǔ xīn |
莫使轮回受苦辛 |
《渔父词一十八首。常自在》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吕岩所著《渔父词》系列中的其中一首,内容富有禅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接下来,我将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万劫千生得个人, 须知先世种来因,
"万劫千生得个人",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在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中,最终成为了具有生命的存在。"万劫千生"形容了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轮回,强调了生命的不息和变化。
"须知先世种来因", 这部分则是在强调人们应该意识到,当下的存在与经历并非偶然,而是由过去无数世的因缘所决定的。"种来因"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前生所做的一切善行、恶行,最终都会在今生结出果报。
### 速觉悟, 出迷津,
"速觉悟", 这是诗中表达的一个关键点。"觉悟"意味着明白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真理。"速"则强调了行动的紧迫性,即人们应当迅速地、及时地认识到这些真理,而不是拖延。
"出迷津"则是指脱离人生的迷茫和困惑,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迷津"在这里代表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困惑和苦难,觉悟之后,人们能够找到通向解脱和自由的道路。
### 莫使轮回受苦辛,
"莫使轮回受苦辛"是这首诗的结尾,它表达了对人们不要被轮回的苦难所束缚的劝诫。"轮回"指的是生死轮回的过程,而"受苦辛"则意味着在这样的循环中承受的无尽苦难。这句话鼓励人们通过觉悟和行动,摆脱这种苦难的循环,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生命的轮回和觉悟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应该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以避免在生死轮回中无尽的苦难。
《渔父词一十八首。常自在》古诗词赏析:
这首《渔父词》的标题《常自在》就预示了词中的主旨在于教导人们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作者吕岩,也被称为吕洞宾,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被尊为“纯阳祖师”,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深奥的道家哲学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佛教中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觉悟与解脱,向读者阐述了一种人生观和修行路径。
词的首句“万劫千生得个人”意味着历经无数的轮回和生灭,人最终获得了一次生命的机会,这是极其宝贵和难得的。这句话提醒人们珍惜生命,认识到每一世的生命都是经过无数劫难和挑战得来的。
“须知先世种来因”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佛教和道家思想中,认为每一个行为和思想都蕴含着未来因果的种子,这决定了一个人在下一生的命运和处境。这句话教导人们要慎重行事,善待他人,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善恶行为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接下来的“速觉悟,出迷津”表达了迅速认识到人生真相、摆脱迷惑和束缚的紧迫性。在东方哲学中,迷津通常象征着人生的困惑和迷茫,而觉悟则是达到生命真正意义和自由的关键。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困惑,追求智慧和真理,以便从痛苦和束缚中解脱出来。
“莫使轮回受苦辛”最后强调了避免陷入无尽轮回的痛苦。这句话直接指出了生命的苦难根源在于轮回,强调了逃离这种循环的必要性。通过修行和觉悟,人们可以摆脱这种痛苦的循环,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这首《常自在》通过吕岩的文笔,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因果、轮回、觉悟和解脱。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审视生命和宇宙的视角,也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