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bái shān mó kuáng dào shì shī
太白山魔诳道士诗
hán shuǐ tíng yuán zhǎo qiū chí mǎn bài hé |
寒水停园沼 秋池满败荷 |
dù mén qióng diǎn jí suǒ de shì jīn duō |
杜门穷典籍 所得事今多 |
shuí wèi sān cái guì yú guān wàn huà tóng |
谁谓三才贵 余观万化同 |
xīn xū xián dù shí nián lǎo qiè kuáng fēng |
心虚嫌蠹食 年老怯狂风 |
《太白山魔诳道士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内容深邃,多层含义,意在探讨人性、自然规律与个体自我修养的关系。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寒水停园沼,秋池满败荷,杜门穷典籍,所得事今多**:寒水和停驻的园沼象征着外在环境的寂静和清冷。秋天满池败荷,则是自然界的季节更迭和衰败景象的描绘。杜门,即关门不出,表示作者避开外界的纷扰,专注于阅读古籍,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所得事今多,意味着在阅读与静思中,作者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体验。
2. **谁谓三才贵,余观万化同**:三才在此可能指天地人三者,也可以理解为宇宙间的三大核心元素。作者在这里提出疑问,通常认为天地人等三大核心元素最为宝贵,但作者却持有不同的见解。他通过“余观万化同”表明,他认为万物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共通性,或许隐喻着在自然法则下,一切生命和现象都有着其独特而普遍的规律和价值。
3. **心虚嫌蠹食,年老怯狂风**:心虚嫌蠹食,指的是内心纯净的人(或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追求者)会担心知识和思想上的“蛀虫”侵蚀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喻对错误思想和不道德行为的排斥。年老怯狂风,则可能代表年龄增长带来的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和恐惧。这句话可能是对人生智慧增长、但同时对世事变化感到不安的一种感慨,暗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更珍惜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同时对可能带来的外部冲击(如社会变革、自然灾害等)更加警惕和敏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养、自然规律与个体存在价值的深入思考,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年岁增长带来变化的复杂情感。
《太白山魔诳道士诗》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风格较为深沉而含蓄,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环境下的心境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分析如下:**
1. **开篇描绘自然景象**:“寒水停园沼, 秋池满败荷”,诗人在寒意渐浓的时节里,看到池塘中的水因季节变换而平静,荷叶枯败。这样的景象既有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平静与外在环境的和谐。
2. **生活状态的描绘**:“杜门穷典籍, 所得事今多”,诗人选择闭门读书,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这既体现了他的求知欲和对文化的热爱,也暗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这里的“所得事今多”可能意味着通过阅读或思考获得了新的见解或智慧。
3. **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谁谓三才贵, 余观万化同”,作者在此提出了对“三才”(通常指天地人)的质疑,认为在万化之中,人与其他万物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平等看法,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地位的深刻反思。
4. **内心世界的探索**:“心虚嫌蠹食, 年老怯狂风”,“心虚嫌蠹食”表明诗人认为内心纯洁的人易受到“腐食”的侵蚀,即受到世俗和诱惑的损害。这可能是在暗示保持精神的纯净不易,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年老怯狂风”则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感到害怕,反映了人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总结**: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个人生活的阐述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的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