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uí bō cí

回波词

作者:杨廷玉 
lù yú qìng     bǐ tóu wú lì zī tóu yìng
陆馀庆   笔头无力觜头硬
yī zhāo shòu cí sòng     shí rì pàn bù jìng
一朝受辞讼   十日判不竟
( xiān shì rén yǒu cháo lù zhě yún : shuō shì zé huì zhǎng sān cùn     pàn shì zé shǒu zhòng wǔ jīn )
(先是人有嘲陆者云:说事则喙长三寸   判事则手重五斤)

《回波词》古诗词释义:

《回波词》是元代诗人杨廷玉的一首讽刺诗,通过对“陆馀庆”这个人物的描绘,揭示了当时司法系统的某些弊端。下面我们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陆馀庆,笔头无力觜头硬:** 这句话以双关的形式描述了陆馀庆这个人物。"笔头无力"意指陆馀庆在处理文书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可能是由于文书繁重或是他的工作效率低下。而"觜头硬"则可能是对他的口头辩论能力的夸赞,意味着他在口头上往往能胜人一筹。这里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陆馀庆在口头上的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

2. **一朝受辞讼,十日判不竟:** 这句诗描述了陆馀庆在处理案件时的效率问题。"一朝受辞讼"意味着一天内接收到案件,"十日判不竟"则指出在十天内未能完成对案件的判决。这反映了陆馀庆在司法工作中存在着拖延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文书工作繁重、处理案件不力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

3. **(先是人有嘲陆者云:说事则喙长三寸,判事则手重五斤):** 这句话引用了对陆馀庆的嘲讽,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处理事务上的不协调性。"喙长三寸"可能意味着他在说话或辩论时显得口若悬河,很有说服力;"手重五斤"则可能暗指他在实际操作、如判决案件时显得笨重或效率低下。这与上文的描述形成呼应,强化了对陆馀庆在工作中的表现的讽刺意味。

整首《回波词》通过比喻和讽刺手法,对当时司法系统的某些不公正、低效现象进行了批评,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回波词》古诗词赏析:

《回波词》是北宋文学家杨廷玉所作的一首讽刺诗,通过对陆馀庆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了官场中的某些现实与弊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这首诗以回文的形式展开,巧妙地讽刺了官场中的某些官员因口才出众而不善断案的情况。诗中以“陆馀庆”为线索人物,通过对比其在说事时的能言善辩和在判案时的迟缓无力,揭示了官场中的言与行、口才与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 语言特色
1. **比喻与夸张**:诗中使用了“笔头无力”和“觜头硬”这一对相对的描述,既夸张又形象地刻画了陆馀庆在判案时的无能,与他口才上的优越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回文结构**:整首诗采用回波词的结构,通过反复的对仗与回环,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讽刺效果,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3. **讽刺手法**:通过“先是人有嘲陆者云:说事则喙长三寸,判事则手重五斤”的引用,直接讽刺了陆馀庆口才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

### 社会意义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官场中某些官员因过分注重口才而忽视实际工作能力的现象,也触及了官场效率低下、言不符实的问题。通过幽默而犀利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公正、高效治理的渴望。

### 结语
《回波词》通过独特的文学手法,对官场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讽刺与批判,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关注和忧虑。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讽刺的力度、语言的精炼以及结构的巧妙,使得它成为了解北宋官场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珍贵文献。

杨廷玉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