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é tǐ gē
得体歌
qián dé yǐn fú zi hòu dé wáng lài tǎ |
前得尹佛子 后得王癞獭 |
pàn shì lǘ yǎo guā huàn rén niú jué mò |
判事驴咬瓜 唤人牛嚼沫 |
jiàn qián mǎn miàn xǐ wú qiāng cóng tóu hē |
见钱满面喜 无镪从头喝 |
cháng féng è yè chā bǎi xìng bù kě huó |
常逢饿夜叉 百姓不可活 |
《得体歌》古诗词释义:
《得体歌》这首诗以口语化的语言描绘了多个场景,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物的种种行为。下面我们逐段解释:
1. **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判事驴咬瓜**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前面得到了尹佛子,后面得到了王癞獭,判决案件时像驴一样咬着瓜。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尹佛子可能象征着有智慧、有能力、深受人们敬仰的人物;而王癞獭可能是一个讽刺的表达,暗指行为不端、品行低劣的人物。至于“判事驴咬瓜”,形象地描述了在处理案件时的不当行为,像是驴一样愚蠢地咬着瓜,暗示决策的错误和不公正。
2. **唤人牛嚼沫,见钱满面喜,无镪从头喝**
“唤人牛嚼沫”可能是指不恰当的唤人方式,如同牛嚼口中的泡沫一般,暗示方式粗鲁或者缺乏礼貌。接下来“见钱满面喜”,描述了见钱即喜的贪财行为,表现了对金钱的贪婪。最后“无镪从头喝”,可能是对那些不正当获取财富或者挥霍无度的人的讽刺,强调了对不义之财的反感。
3. **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常逢饿夜叉”是比喻常遇恶人或恶劣环境,就像经常遇到饥饿的夜叉一样,暗示社会环境恶劣,给人们带来了难以生存的困难。这里的“百姓不可活”,直接表达了百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难以生存的现状,强调了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不公、贪婪、暴力、不道德行为等,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阴暗面的批判与忧虑。
《得体歌》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风格犀利,使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批评。以下是逐句的赏析:
1. **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尹佛子可能是指某些权贵或高官,王癞獭则是对一般官员的讽刺。这句诗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揭示了权贵与普通官员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即前者可能得到后者的“服务”或“帮助”。
2. **判事驴咬瓜**:这里的“判事”可能指判决案件的官员,“驴咬瓜”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在判决案件时的愚笨或不公,如同驴子乱咬一气,没有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公正性。
3. **唤人牛嚼沫**:描述了官员在处理事务时的不耐烦或敷衍,如同牛在嚼食过程中随意吐出食物残渣,暗示官员对待民众或工作草率敷衍的态度。
4. **见钱满面喜,无镪从头喝**:这句通过对比表现了官员对金钱的贪婪。看见金钱就满脸欣喜,而没有金钱时却态度冷漠,甚至喝倒彩,讽刺了在权钱交易中失掉原则、唯利是图的官员形象。
5. **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夜叉在这里比喻为权力与贪婪的化身,总是出现,暗示权势与贪婪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压迫。这句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官员贪腐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和腐败现象,对某些官员的言行进行了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