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 yǎn shí chèn
刘龑石谶
shù kū bù yòng fá tán huài bù xū jié |
树枯不用伐 坛坏不须结 |
wèi mǎn yī qiān suì zì yǒu xì sūn liè |
未满一千岁 自有系孙列 |
hòu lái shì sān huáng cháo shuǐ dàng huò yāng |
后来是三皇 潮水荡祸殃 |
yán féng èr zhà jiān wèi miǎn yǒu xiāo wáng |
岩逢二乍间 未免有消亡 |
zǐ sūn yī wú dào dài dài fēng mǐn jiāng |
子孙依吾道 代代封闽疆 |
《刘龑石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为:
1. 树木虽然已经枯萎,无需再砍伐。地上的坛台虽然已经破损,无需再修缮。这暗示着一些事物的结束和不再需要恢复。
2. 这些事物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它们还没有达到千年的时间。千年之后,将会出现一个继承者,无论是血统的继承,还是某种继承,都将通过他的努力,使得后世的子孙得以繁盛。
3. 从这个继承者开始,未来将是三皇的时代。这里三皇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位帝王,暗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可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或许带来一种新的动荡。
4.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革可能会像潮水一般带来祸殃。潮水既可以带来生机,也可能带来灾难。这暗示了变革虽然可能带来新的机遇,但也伴随着风险。
5. 在这段时间里,会出现一些关键的节点,即"岩逢二乍间"。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重要事件或者特定的时期,它们对于未来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尽管在这些关键节点之前或之后可能会发生某些消亡,但只要子孙们遵循正确的道路,就可以代代封疆,即建立和维护自己的领土或地位,保证家族或群体的延续和繁荣。
整体来说,这首诗探讨的是历史的循环、变化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与后代如何通过遵循正确之道,确保家族、群体乃至整个时代的持续繁荣。
《刘龑石谶》古诗词赏析:
《刘龑石谶》这首诗,尽管作者信息不明,但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运用了象征、预言以及历史暗示的文学手法,似乎蕴含着对历史、未来以及某种信仰或意识形态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象征与预言**:诗的前四句“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未满一千岁,自有系孙列”似乎在使用象征,树的枯萎象征着事物的衰败,坛的损坏象征着某种仪式或传统的消逝,而“未满一千岁,自有系孙列”则预示着事物的更替和连续。这种象征和预言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循环和变化的不可预知性。
2. **历史与未来**:“后来是三皇,潮水荡祸殃”这一句可能是指历史的循环和周期性更替,这里的“三皇”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或者泛指历史上的重要领袖人物。而“潮水荡祸殃”则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或社会的动荡。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洪流,无论多么强大的事物最终都将被时间的潮水所改变。
3. **自然与人文**:“岩逢二乍间,未免有消亡”这句可能是在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存亡。这里的“岩”可能象征着坚硬不可改变的自然力量,而“二乍”可能指的是一种周期性或交替性,暗示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道德与传承**:“子孙依吾道,代代封闽疆”这一句强调了道德和传承的重要性。它似乎在说,后代人应当遵循某种既定的道路或价值观,这样的选择将决定他们能够守护和拓展的疆域,可能是对某种文化、道德体系或国家边界的延续和保护。
综上所述,《刘龑石谶》不仅是一部对历史、自然、道德以及未来进行深思的作品,也是一首蕴含丰富象征意义和预言性质的诗。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形象,作者试图探讨人类与自然、历史、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