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zōng shí tóng yáo
僖宗时童谣
bā yuè wú shuāng sāi cǎo qīng jiāng jūn qí mǎ chū kōng chéng |
八月无霜塞草青 将军骑马出空城 |
hàn jiā tiān zi xī xún shòu yóu xiàng jiāng dōng gèng suǒ bīng |
汉家天子西巡狩 犹向江东更索兵 |
《僖宗时童谣》古诗词释义:
这首未知作者的童谣描述了一个历史背景下的场景,通过四个句子,描绘了僖宗时期的情景。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八月无霜塞草青**:这句诗描绘了八月天,草原上并没有霜冻,而且草色青翠。这里的“塞草”指的是边疆的草原,暗示这是一幅边塞的景象。这一句通过描述自然景象的特征,暗示了时间(八月)和环境(边塞的青草),营造了一种平静或异常宁静的氛围。
2. **将军骑马出空城**:这句诗则描述了一个将军骑马离开一座空城的情景。这里的“空城”可能是指边疆地区因某种原因(如战争或逃难)而变得人烟稀少的城池。将军的离开可能是为了出征或执行某种军事任务。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紧张局势,暗示了边疆地区可能正在进行的战事。
3. **汉家天子西巡狩**:这句诗中的“汉家天子”指的是历史上统治中国的汉朝皇帝,这里借指当时的皇帝。根据上文的描述,可以推断这里的“西巡狩”指的是皇帝出巡西部地区。这一句体现了皇帝对边疆的关注和对国家边防安全的重视,同时可能也暗含了对边疆安全的担忧。
4. **犹向江东更索兵**:最后一句诗描述的是皇帝或其代表在西部巡视后,仍然向江东(这里可能是指东部地区)寻求增援的情况。这表明尽管在西部已经动用了军队,但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更多的军事力量来加强西部的防御或解决其他军事问题。这一句揭示了当时国家内部可能存在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状态。
综合来看,这首童谣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反映出了僖宗时期边疆的军事紧张局势、对边防安全的关注,以及国家内部可能存在的资源调动和军事部署。
《僖宗时童谣》古诗词赏析:
这首童谣作为唐代僖宗时期的一个历史见证,通过简练的四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复杂性。下面是对这首童谣的赏析:
1. **开篇景象**:“八月无霜塞草青”,描述了八月的塞外,虽然没有霜冻,但草色依然青翠。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在暗示,尽管外在环境看似宁静,实际上却暗藏着危机和不安。
2. **军事行动**:“将军骑马出空城”,这里的“空城”可能是用来比喻政治上被削弱的边疆城市,或者是用于军事行动的临时据点。将军骑马而出,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这反映了僖宗时期可能存在的边防紧张,或是在筹备对外作战。
3. **象征意义**:“汉家天子西巡狩”,这里的“汉家天子”显然是一种对唐朝君主的尊称,将唐朝君主与历史上汉朝的皇帝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唐朝正统地位的强调。而“西巡狩”是指皇帝巡视边疆、狩猎,通常象征着对边疆的重视和维护。然而,在诗中使用“西巡狩”却与下文的“犹向江东更索兵”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此时的行动可能并非出于传统意义上的巡视,而是出于战事的需要。
4. **政治策略**:“犹向江东更索兵”,这句话直指政治策略和军事行动的核心。它表明尽管可能已经发起了对边疆的军事行动(或准备行动),但仍需进一步增兵,尤其是向江东(古代江东地区,包括今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征集兵力。这反映了一种在外部战争压力下,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调用策略,以及在危机时刻需要动员全国力量的紧迫感。
这首童谣通过其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僖宗时期边疆局势的紧张和可能的军事行动,还反映了当时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国家对于维护边防与政权稳定所面临的挑战。童谣中的景象、行动和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历史情境的微观视角,提醒着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与军事决策往往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