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běi gù shān
登北固山
rì yǎn hóng dōu xī hé dī luàn jiàn yí |
日掩鸿都夕 河低乱箭移 |
chóng fēi míng yuè hù què rào luò huā zhī |
虫飞明月户 鹊绕落花枝 |
lán jīn zhàng běi hè yù xiá gǔ wén yī |
兰襟帐北壑 玉匣鼓文漪 |
wén yǒu tí yīng chù àn wò xiǎo yún pī |
闻有啼莺处 暗幄晓云披 |
《登北固山》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登北固山》描绘了夜晚登高远眺所见之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日掩鸿都夕, 河低乱箭移,** - 日落时分,太阳西下,使得远处的城市(鸿都,这里借指城市)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昏暗。河流在夜色中似乎变低了,河面上的倒影随着微风摇曳,如同箭矢在水面移动。
2. **虫飞明月户, 鹊绕落花枝,** - 明亮的月光照在窗户上,可以看到月光下飞舞的虫子。在夜色中,喜鹊围绕着散落在枝头的落花飞来飞去,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生机。
3. **兰襟帐北壑, 玉匣鼓文漪,** - “兰襟”可能指的是一种轻柔的丝织品,这里可能象征着夜晚静谧中的衣物或是窗帘。北壑可能指的是远处山壑,这里暗示了作者在山中的位置。玉匣可能指的是一件珍贵的首饰,这里的“鼓文漪”可能指的是一些轻柔的波纹或图案,暗示了作者在山中观赏到的自然美景。
4. **闻有啼莺处, 暗幄晓云披,** - 在这宁静的夜晚,远处传来黄莺的啼叫声。在浓密的云层中,似乎有一抹曙光开始显露,暗示着黎明即将来临,云层被轻轻揭开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夜晚登高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对宁静与自然的深深向往。诗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登北固山》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登北固山》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了日落与夜幕的交替,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动感**:“日掩鸿都夕,河低乱箭移”,这里的“鸿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都城或宏大的景象,通过“掩”和“夕”字,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与日落的宁静。而“河低乱箭移”则进一步刻画了夜幕降临时星河低垂,箭一般的星星在夜空中移动的景象,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融合。
2. **接下来的景象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处**:“虫飞明月户,鹊绕落花枝”,这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的虫鸣与鹊鸟绕树,落花随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给人以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美感。
3. **“兰襟帐北壑,玉匣鼓文漪”**,这里通过“兰襟”、“玉匣”等形象化的词语,不仅描绘了特定的环境(如山壑、水波),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仿佛在赞美山川与自然之美如同精致的艺术品一般,值得细细品味。
4. **最后一句“闻有啼莺处,暗幄晓云披”**,以“啼莺”作为诗句的高潮,暗示着自然界的活力与希望。而“暗幄晓云披”则象征着晨曦的破晓,寓意着黑暗终将过去,光明与希望到来,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北固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中,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色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交汇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