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xī shān
望西山
shǐ hǎo bù qīng tái chán shēng qiě mò cuī |
始好步青苔 蝉声且莫催 |
xīn qín lái dào cǐ róng yì biàn yán huí |
辛勤来到此 容易便言回 |
yuǎn shuǐ yuè wèi shàng sì fāng yún zhèng kāi |
远水月未上 四方云正开 |
gèng kān féng dào lǚ tè dì huà tiān tāi |
更堪逢道侣 特地话天台 |
《望西山》古诗词释义:
### 修睦《望西山》解释:
**始好步青苔, 蝉声且莫催,**
- **始好步青苔**:最初喜爱漫步在青苔覆盖的山间小径,意味着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钟爱和对行走于自然之中的享受。
- **蝉声且莫催**:蝉的鸣叫声不要催促我前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声音的沉浸和享受,不愿意被外界急促的声音所干扰。
**辛勤来到此, 容易便言回,**
- **辛勤来到此**:经过辛勤的跋涉和努力,终于到达了他想要去的地方。
- **容易便言回**:在诗人看来,来到这里并不容易,因此,当有人轻率地提议回返时,他感到了一丝意外和不解。
**远水月未上, 四方云正开,**
- **远水月未上**:远处的水面上,月亮还没有升起,这里用“月未上”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还未出现月光的景象。
- **四方云正开**:四周的云层正在散开,似乎预示着天空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视野。
**更堪逢道侣, 特地话天台,**
- **更堪逢道侣**:更何况遇到修行之人,这是一种意外的惊喜,意味着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这次旅行更加意义非凡。
- **特地话天台**:特别地谈论起天台山。天台山在中国道教和佛教中都有很高的地位,意味着这次会面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相遇,而是有着深厚意义的对话。
###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漫步的宁静和对与道侣相遇的惊喜。通过对环境、声音和人物情感的生动刻画,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渴望。整体上,诗作洋溢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和心灵之静。
《望西山》古诗词赏析:
《望西山》这首诗通过作者对西山的描述,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境界。以下是逐句赏析:
1. **始好步青苔,蝉声且莫催** - 这句描绘了作者在青苔上漫步的情景,以“始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蝉声的出现,既增添了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一种时间的紧迫感由此产生,但也被后面一句“莫催”所缓和,表达出作者不愿被时间所催促,享受当下宁静的心态。
2. **辛勤来到此,容易便言回** - 作者在经历了辛勤的劳作或思考后,来到了眼前这处景致美好的地方。然而,“容易便言回”则预示着离开的不舍,暗示了生命中每一次的停留和离开都充满了情感的重量。这句透露出作者对当前所处环境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和不确定感。
3. **远水月未上,四方云正开** - 此句描绘了远处水面的月色还未显露,而四周的云层正在展开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既美又富有动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壮观。同时,这也可能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对未来的期待,云开见月,预示着希望和光明的来临。
4. **更堪逢道侣,特地话天台** - 最后一句,作者表达了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的喜悦,两人特别谈论起天台山,一个充满传说与文化象征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也是对追求内心世界、探索未知、超越日常限制的一种向往。通过天台山,作者表达了一种寻求心灵归宿、追求精神境界升华的意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这种深刻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使得《望西山》成为了一首富含哲理、情感丰富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