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sì yuè shí qī zhèng shì qù nián jīn rì |
四月十七 正是去年今日 |
bié jūn shí rěn lèi yáng dī miàn |
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 |
hán xiū bàn liǎn méi bù zhī hún yǐ duàn |
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 |
kōng yǒu mèng xiāng suí chú què tiān biān yuè |
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 |
méi rén zhī zuó yè yè bàn |
没人知 昨夜夜半 |
zhěn shàng fēn míng mèng jiàn yǔ duō shí |
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
yī jiù táo huā miàn pín dī liǔ yè méi |
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 |
bàn xiū hái bàn xǐ yù qù yòu yī yī |
半羞还半喜 欲去又依依 |
jué lái zhī shì mèng bù shèng bēi |
觉来知是梦 不胜悲 |
《浣溪沙》古诗词释义:
这首《浣溪沙》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于昔日情人的深切思念。下面是逐句解析:
1.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诗的开篇,诗人用“四月十七”点明了时间,使用“正是去年今日”暗示了这是与爱人分别一年的纪念日。 “别君时”点明了事件——离别,女子在一年后的同一日子想起与情人的分离。
2.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里描绘了女子回想当年离别时的情景。女子试图掩饰内心的痛苦,强忍着泪水,故意低下脸庞,用半敛的眉毛表达她内心的羞涩与哀愁。这一场景表现了女子的深情与内敛。
3.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这里表达了女子对于爱人思念之深,以至于她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自我(“魂已断”),只能在梦中与爱人相遇。然而,尽管梦中可以相见,现实中的分离仍旧让人痛苦不已。
4.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这句话用了借代手法,以“天边月”比喻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深,仿佛只有天边的月亮能够理解她的心意。暗示她的感情超越了现实,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5.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诗人描述了女子在昨夜半夜时分的梦境。她清晰地梦见了爱人,两人长时间地交谈。这样的细节增添了梦境的真实性,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深。
6.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诗人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梦中爱人的形象。女子梦中看到的爱人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容颜,面如桃花,眉如柳叶,这既是对爱人美好形象的回忆,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7.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这段描述了女子与爱人梦境中交流的情景。她显得既害羞又欢喜,既想离开又不舍得,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现了她对爱人的复杂情感。
8.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最后,女子从梦中醒来,意识到这一切只是梦,现实中的分离仍旧无法改变。这让她感到无尽的悲伤,深刻地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思念与失去的哀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往昔爱情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分离的痛苦,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并存,以及思念之情的深厚与复杂。
《浣溪沙》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浣溪沙》词,是一首情感丰富、细腻的怀人之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过去的恋恋不舍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 前奏与情景
词的开始“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巧妙地点明了时间与事件——在一年前的四月十七日,韦庄与所爱之人分别,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预示了接下来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接下来的几句“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则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了别离时的哀愁与羞涩,令人感受到深沉的情感表达。
### 梦境的描述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描绘了韦庄在梦中与所爱之人相遇的情景。然而,即使是在梦中,灵魂似乎已被这别离所断,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悲哀。这一句强调了梦虽美好,却无法真正填补现实中的空虚与痛苦。接下来的“除却天边月,没人知”一句,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孤独与寂寞,只有那遥远的月光,可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
### 梦境的细节与情感变化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具体描绘了韦庄在梦中与所爱之人相遇时的细节。这些描述充满了温馨与美好,桃花面与柳叶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所爱之人的美丽,也反映了韦庄对她的深情与思念。半羞半喜、欲去又依依的情绪变化,揭示了两人之间的依恋与不舍,以及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结尾与情感的深化
最后一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将情感推向高潮。醒来后,韦庄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梦,那份深深的失落与悲伤无法言喻。这不仅是对梦境的告别,更是对现实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无法重拾那段时光的无尽哀伤。
### 总结
韦庄的《浣溪沙》通过对别离、梦境、情感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感受。词中情感丰富、层次分明,通过细节的生动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希望交织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