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chuán
河传
jué dài jiā rén nán de qīng guó |
绝代佳人难得 倾国 |
huā xià jiàn wú qī yī shuāng chóu dài yuǎn shān méi |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
bù rěn gèng sī wéi xián yǎn cuì píng jīn fèng |
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 |
cán mèng luó mù huà táng kōng |
残梦 罗幕画堂空 |
bì tiān wú lù xìn nán tōng chóu chàng jiù fáng lóng |
碧天无路信难通 惆怅旧房栊 |
jì de nà nián huā xià shēn yè |
记得那年花下 深夜 |
chū shí xiè niáng shí shuǐ táng xī miàn huà lián chuí |
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 |
xié shǒu àn xiāng qī chóu chàng xiǎo yīng cán yuè |
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 |
xiāng bié cóng cǐ gé yīn chén |
相别 从此隔音尘 |
rú jīn jù shì yì xiāng rén xiāng jiàn gèng wú yīn |
如今俱是异乡人 相见更无因 |
《河传》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河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哀愁的诗作,以一位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的视角,描绘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尽思念。以下是逐段解释: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
这句描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佳人,她的美丽和魅力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然而,这种美丽的相遇却如同花前月下的短暂,无法持续。这里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能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
**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愁黛”指的是眉宇间淡淡的愁绪,这里形容女子眉宇紧锁,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忧愁。远山眉暗示着女子的眉形如远山,也暗示了她的情感深沉而遥远。接下来的“不忍更思惟”表达了女子不忍再深思和回忆这些忧伤的过去。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
“闲掩翠屏金凤”描绘了女子在闲暇时掩上装饰有金凤的翠绿屏风,似乎是在回避现实的忧愁。而“残梦”表明她刚刚从一个破碎的梦境中醒来,这个梦境可能代表了她与爱人的过去,现在只留下了空荡荡的画堂,暗示了爱人的远离和两人关系的结束。
**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碧天难通信,暗示了两人之间失去了联系,即使在广阔的天空下也无法传递信息。这种感觉让女子心生惆怅,她对过去相处的房栊(窗户)充满了怀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
这段回忆了两人初次相遇的情景,或许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花园里,女子对那夜的浪漫和美好记忆犹新。水堂西面的画帘垂下,描绘了浪漫的相遇场景。
**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他们曾暗自期待着彼此,希望在黎明的莺啼和残月之下重逢,但最终还是告别。这里的“晓莺”和“残月”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两人关系开始和结束的象征。
**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
“隔音尘”意味着从此以后,两人之间再无联系,仿佛被距离和时间隔绝了。如今,他们都成了他乡的陌生人,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分离之痛。
**相见更无因:**
最后一句点明了二人之间再无相遇的可能性,这种无望的结局给全诗增添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景物的对比,展现了女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面对分离时的哀愁和无奈,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河传》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河传》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的细腻捕捉和抒发。这首词通过“绝代佳人难得”的开篇,确立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女子形象,紧接着通过“倾国”、“花下见无期”等词句,营造出一种美丽女子与美好时光不可得而复得的遗憾情境。这样的开头就奠定了整首词哀婉、缠绵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通过女子的眉目传情,将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与思念具体化,表现了她因无法相见而生出的愁绪和不忍承受的思念。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这些句子以华丽的词藻,描绘出女子所在居所的奢华与空寂,通过反差,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孤寂的心情。同时,梦的破碎和空荡的房间,也象征了希望的破灭和爱情的幻灭。
“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孤独与无助。主人公似乎在寻找一种沟通的途径,但“碧天无路”暗示了这种联系的困难和遥不可及,加强了悲凉感。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点明了主人公和女子现在身处异地,相见无由的绝望与无奈。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词的情感张力,也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色彩。
《河传》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陷离别之苦的主人公形象,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细腻而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这首词通过一系列情感的递进和氛围的营造,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楚与无助,达到了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