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zhōng huā
雨中花
tiān bù gāo dì bù dà |
天不高 地不大 |
wéi yǒu zhēn xīn wù wù jù hán zài |
惟有真心 物物俱含载 |
bù yòng zhī shí quán tǐ zài yòng jí niān lái |
不用之时全体在 用即拈来 |
wàn xiàng zhōu shā jiè xū wú zhōng |
万象周沙界 虚无中 |
chén sè nèi jìn shì hái dān |
尘色内 尽是还丹 |
lì lì kān shōu cǎi zhè gè dǐng lú jiě bù jiě |
历历堪收采 这个鼎炉解不解 |
yǎng jiù líng wū fēi chū guāng míng hǎi |
养就灵乌 飞出光明海 |
《雨中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宋代道教诗人吕岩所作,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修行理念。以下是逐段解释:
**天不高,地不大,惟有真心,物物俱含载:**
"天"和"地"在很多哲学和宗教思想中被用来象征宇宙的无限和广阔,但诗中认为这些外在的概念并不能真正展现世界的本质。"惟有真心"指出了内在的、真正存在的东西——那颗纯洁无暇、充满爱与智慧的心。它认为万物都承载着这个"真心",暗示着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精神本质所构成。
**不用之时全体在,用即拈来,万象周沙界:**
这是说在平时不用去追求或追求不到的事物,它们其实一直存在于心中,而一旦需要,这些事物就像从心中自然涌现一样容易获取。"万象周沙界"指的是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这个"真心"的覆盖之下,如同一个全知全能的宝库。
**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历历堪收采:**
"虚无"通常被视为万物的起点或本源,"尘色"则是现实世界的具象。"还丹"在道教中是指修道者通过内观和修炼,最终获得的精神上的纯净和升华。这里是在说,虚无中和尘世间的每一样事物,都蕴含着可以提升心灵的"还丹",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体验,这些"还丹"都是可以被收采的。
**这个鼎炉解不解,养就灵乌,飞出光明海:**
"鼎炉"在道教中是炼丹的工具,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转化。"灵乌"指的是经过修行后灵魂得到升华的象征。整句话在问,是否真的需要一个外在的鼎炉去实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还是说,这种转化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完成。最后"飞出光明海"形象地描绘了灵魂或心智最终获得自由、光明和无限的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强调了通过内心深处的觉醒和自我修炼,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和解脱。
《雨中花》古诗词赏析:
《雨中花》这首诗作,是由宋末元初道教学者吕岩所作。吕岩,字洞宾,人称"吕祖",他的诗文多反映其道家思想,宣扬长生不老、修身齐家、超越物质的信仰。此诗《雨中花》则更像是一种精神或心灵的寓言,充满了玄奥的道家哲学意味。
1. **天不高,地不大,惟有真心,物物俱含载**:吕岩在这两句中,首先强调的是天与地并不在量上界定他的宇宙观,而是“真心”是宇宙的根本。这里的“真心”可以理解为内在的道德本质、宇宙的本源,或是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这种观点,吕岩强调了精神高于物质,内在世界重于外在世界。
2. **不用之时全体在,用即拈来,万象周沙界**:这两句诗在表达天人合一的同时,也暗示了万物之间的关联性。在未被需要或关注时,万物本身即存在其内在价值与力量。一旦被需要,这些力量便能即时被“拈来”,即被运用、展现。这反映出吕岩对于宇宙间事物间相互依存、随时准备被利用的动态平衡的思考。
3. **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在吕岩的诗中,“虚无”并非消极的无,而是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空灵状态,而“尘色”则是世间万物的具体表现。这里的“还丹”可能是指道家修炼中通过内丹修炼获得的灵丹妙药,也可能是心灵净化、精神升华的过程。吕岩在此强调,通过内在的修行和精神的净化,可以洞察宇宙的真谛,实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4. **历历堪收采,这个鼎炉解不解,养就灵乌,飞出光明海**:最后,吕岩提到的“历历”意味着清晰可见,而“收采”则暗示了修行中的收集、积累与提炼。这个“鼎炉”是炼丹的工具,象征着内在的修炼和转化过程。吕岩通过这里描绘的“灵乌飞出光明海”,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精神的觉醒和灵性的释放,如同灵鸟飞出深海,象征着达到心灵的自由和智慧的升华。这是对生命本质、道德修养、以及最终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向往。
总的来说,《雨中花》是一首蕴含深邃道家哲学思想的诗作,它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通过修行达到心灵觉醒和超越的追求。吕岩通过这首诗,鼓励读者探索内心的真正价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